《杜甫传》读后感怎么写?

去成都时特意去了杜甫草堂 , 可惜我们选的时间不太好 , 当天大雨倾盆 。
本想着 , 也许雨天游人会少一些 , 其实不然 。走到草堂遗址处时 , 游人密密地挤在草屋之中 , 我有些惊讶于人们的热情 , 同时也忧虑扰了“诗圣”的清修 , 只好略带遗憾地远离了草屋 。
759年 , 48岁的杜甫到达成都 , 住在西郊外浣花溪寺 。
冯至先生在《杜甫传》中写杜甫初到成都时的情形:“杜甫在庙里没住多久 , 便在城西七里浣花溪畔找到一块荒地 , 先开辟了一亩大的地方 , 在一棵相传二百年的高大的柟树下建起一座并不十分坚固的茅屋 。”
【《杜甫传》读后感怎么写?】顺带说一句 , 浣花溪这个名字个人非常喜欢 , 离开了草屋之后 , 顺着小溪走了好长一段路 。
几乎每一位国人都是从小就开始接触杜甫诗作的 , 从《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到《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正是江南好风景 , 落花时节又逢君 。”都时常被后人吟诵 。
李龟年是大唐开元时期的著名歌唱家 。杜甫初遇李龟年 , 是在724(开元十二年) , 这时的杜甫是十几岁的少年郎 。几十年后 , 晚年的杜甫在潭州(长沙)再次偶遇李龟年时 , 写下了这首《江南逢李龟年》 。
平日里 , 我们对诗圣杜甫的了解多是因为一首诗作 , 或者是因为一个传说 , 非常的片面 。读《杜甫传》 , 可以让我们对杜甫的生平有更加立体的了解 。
2019年 , 冯远征导演并领衔主演的话剧《杜甫》在首都剧场首演 , 得知消息之后 , 人提前一个月就在网上预定了演出票 。
整部话剧从李白、高适、杜甫三人把酒言欢开始 , 到三个人各奔东西 , 再到杜甫流亡途中写下“三吏三别” 。最后 , 话剧落幕在杜甫高声吟诵《春望》 , 童声背景音让观众们听得潸然泪下 。
《杜甫传》中写 , 游侠与求仙 , 在李白的一生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 但对杜甫来说 , 这两种生活于他非常遥远 。然而 , 当744年(天宝三年)李白 , 因酒后傲慢得罪了高力士和杨贵妃离开长安来到洛阳之时 , 杜甫因倾慕李白 , 被李白的文采吸引 , 欣然与李白一同渡黄河来到王屋山道家圣地 。
冯至先生说 , 这在杜甫的一生里是一段插曲 。这段插曲书写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相遇的伟大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