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陶行知》读后感怎么写?

“樱桃杨桃亦香甜,不如小陶乐开怀 。学习行知好习惯,陶花朵朵沁心田 。”读了《走近陶行知》,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千,对陶行知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著名教育家孟禄先生和杜威先生 。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郭沫若说“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
通过阅读、理解、思考,我了解到陶行知是一个爱国、爱满天下,求真、有思想的伟人 。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为了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凭借着他爱满天下、无私奉献、坚忍不拔的精神,怀抱着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接受到教育的梦想,毅然踏上了学习、实践的道路,创办了晓庄师范、育才学校等 。
我们都知道陶行知是个爱国人士,除了将毕生心血致力于教育外,还大力支持革命 。在一次与同学的谈话中,陶行知和他们谈起长大后有什么志向时,有人说“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到外国当教授” 。陶行知听了很不快:“为什么你不回中国?”那人说因为中国太穷太乱了 。当时,陶行知就怀有胸怀大志:将来学成之后,回国让每个人都受到教育 。可见,一颗报效祖国、爱国的心灵从小就深深地扎在他的心中 。年少的他是多希望人们能免受战乱的影响,过上富足的好日子 。他要让人们从封建的社会中解脱出来!
作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在与孩子的接触下,陶行知越来越爱孩子们,那无微不至的关爱包括对学习上的、生活上的 。有人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主人”,陶行知却说“孩子是现在祖国的主人,现在做不好主人,将来也做不好” 。陶行知对孩子们的爱已经超越了对亲人的爱,对孩子的爱已经超越物质、精神了 。一次,一个孩子做错事打人了,陶行知竟还给孩子四颗糖 。第一颗糖是因为孩子准时来到;第二颗糖是因为他叫孩子住手那孩子就立即住手;第三颗糖是因为孩子之所以打人是因为打的那个人欺负女孩子;第四颗糖则因为那孩子主动认了错 。相信我们不难发现陶行知对孩子和蔼可亲的爱,错了也不责怪他,而是鼓励孩子的正直善良,用亲切的话语来引导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陶行知正是如此爱满天下,教导亲切……
陶行知虽然离开我们60多年了,但他的身影高大永驻,精神光照千秋 。轻轻地您走了,留给人们的却是那满满的爱,永不磨灭;轻轻地您倒了,树立起来的那份爱国情怀,坚韧不拔……
让我们走近陶行知,学做“小陶子”吧!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怎么写?


花了整整十多天的时间,每天回到家临睡前,我便捧起《走近陶行知》一书 。一开始,我只是想借它来催催眠,到后来,到了睡觉时间了还在看,是真的看出滋味来了 。书中那近百年前的故事,貌似陈旧,但理念好多放在今天仍然是鲜活的好例子,是时髦的教学理念,好多用在新世纪的今天,仍然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