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陶行知》读后感怎么写?( 四 )


陶行知爷爷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他的每一句话都激励着我们 。我不仅要学习陶行知爷爷勤俭节约的美德,还要学习他其他优秀的美德,争做新一代的更完美的“小陶子” 。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怎么写?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自己走进了教育这个行业都10年了,假期,我才开始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感觉相见恨晚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 。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我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 。” 。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奉献精神是我们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 。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在这本书中,有他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和经典的用糖果教育学生的故事 。每一篇文章虽然都不长,却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
陶行知以毕生的精力,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拜读《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过程中,“教学做合一”思想紧紧地吸引着我,时而产生共鸣,时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更重要的是学而内化之、学而思考如何运用伟人的思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另辟教学蹊径 。
一、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
陶行知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分别 。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见,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 。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 。因为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所以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 。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 。一个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他认为传统的传授方法有问题,要进行改革 。他认为,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教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 。这正是我们现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探究,有学习的主动性,自己去发现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点拨和指导,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的终身性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