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乡愁的读后感怎么写?( 三 )


五、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 。(板书)
(二)、展示教学目标 。(课件)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了解他所处的社会、时代,那么我们就能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 。所以,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作者 。作者简介(课件)
(三)品读鉴赏:
1.诗人把乡愁分成了几个阶段来写?它们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 。
2.诗人把乡愁分别比作什么?每一种对象分别表现诗人对谁的思念?这些比喻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3.诗中哪些语句让你感触最深?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4、怎样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四)难点分析
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意象的笔法 。诗中主要设置了四个象征性的意象: 一是“小小的邮票”,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 。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 。
二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 。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 。
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 。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 。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 。四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 。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 。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不尽 。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 。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乡愁》这首诗的 结构美和 音乐美体现在 哪里呢?
1、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 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 自由 诗的 特点 。
2、同一位置上 的词的 重复与 叠词的 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 唱三叹的 旋律,给全诗 营造一种 低回怅惘的 基调 。
拓展练习:
新中国已经成立半个多世纪了,台湾却仍是一个有家难回的孩子,台湾同胞更是望眼欲穿,想早日回到祖国大陆,与亲人团聚.请以“隔海相望的亲人,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慰藉台湾同胞的相思之苦 。
要求:1.感情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