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乡愁的读后感怎么写?( 四 )


2.字数不限,一句话也行 。
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 。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 。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 。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 。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 。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
五、语言运用 。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
五、课堂小结
【余光中乡愁的读后感怎么写?】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 。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民族的集体意识 。
六、作业
1、背诵这首诗 。
2、课外搜集有关乡愁和爱国的诗各一首并写积累本上,相互交流 。教学反思: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而且诗歌教学重在朗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进而感受蕴含其间的浓浓乡情 。
在品味诗歌的意境这个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交流,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的教学理念,在这里,既有学生个人的见解,又有小组集体的智慧,小组成员间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述四幅画面的情景,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
最后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其中的仿写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