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读后感怎么写?

《六祖坛经》,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称《坛经》 。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 。元代宗宝编,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本书是禅宗最主要的思想依据,书中所强调的"顿悟"等观念,在我国佛教史与思想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六祖慧能不识文字,居岭南卖柴养母,因听路人诵《金刚经》心即开悟,遂至黄梅谒五祖弘忍 。由此可见,六祖有佛缘,其悟性之高,非常人所能及也 。慧能初见弘忍,弘忍问他:“你是哪里人?来此求取什么?”惠能答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馀物 。”弘忍言:“你是岭南人,如何能作佛呢?”慧能对此的回答蕴含着深深的禅思,他说:“人有南北之分,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 。”初出茅庐便有此惊人之语,弘忍不由对他另眼相看 。弘忍此时已感觉到弟子中有人对衣钵的窥觑之心,有意保护刚刚入寺锋芒毕露的慧能,故意让慧能去做苦工,防止歹人伤害慧能 。我想这也是弘忍禅师磨砺他本性的一种考验 。
八个月之后,弘忍为选择禅宗下一任继承人,命弟子每人呈上一首偈语 。神秀是众僧中的的上座和尚,他在半夜三更时分,在佛堂的南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清晨时,弘忍见到此偈后漠然不语,已知神秀‘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 。两日后,慧能闻童子唱诵此偈,遂知神秀未能见性,请童子代书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使惹尘埃 。”徒众无不惊讶,弘忍恐人嫉妒而陷害慧能,故意讲偈语擦去,向徒众说:“亦未见性” 。其实弘忍已是中意慧能,打算传其衣钵与慧能 。第二天弘忍到厨房看慧能,问慧能:“米舂好了吗?”,慧能答:“早就舂好了,只是没有筛” 。弘忍用拐杖在石鼓上敲了三下,慧能随即会意 。夜里三鼓时分入室见弘忍 。弘忍为慧能讲解《金刚经》,这是师徒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心灵的对话,又将达摩衣钵正式传给慧能 。弘忍传法慧能时说:“?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 。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此时的衣钵已经失去原有的意义,成为争端的目标,慧能亦为此逃避追杀隐居大庾岭,在猎人队伍中呆了15年 。
唐高宗年间,慧能来到广州法胜寺(今光孝寺) 。正好风扬起寺庙的旗幡,两个和尚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关于这一点可以理解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世事皆有心生 。若无心你则不会感到什么了,心不动则天下万物皆静止;心一动,则无物不动 。慧能的说法,令众僧大为惊叹,引起了住持印宗法师的关注和尊敬 。不久,印宗法师为慧能剃了度,并拜慧能为师,此时慧能才算正式出家 。次年,慧能离开法胜寺,北上到南华寺开山传法 。之后慧能并未传其衣钵与继任者,坛经记载太极二年七月一日,慧能招集诸弟子说:“八月份我将离开人世,有何疑问,尽早相问” 。弟子法海问:“师傅圆寂后衣钵将付何人?”,慧能答:“我一生说法尽录在《法宝坛经》,你们依此传教,不需衣钵 。且你们信根淳熟,堪任大事,只传法,不传衣 。”弘忍也许亦能明白禅宗他日在慧能手中定能绽放出洁白的莲花,无需着相衣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