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现代短诗词( 五 )


话虽不同 , 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 。
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 , 依据也是三四两句 , 特别是末句 。
“古来征战几人回” , 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
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 , 作谐谑语读便妙 , 在学人领悟 。
”(《岘佣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 。
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 , 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 , 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 。
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 , 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 , 你斟我酌 , 一阵痛饮之后 , 便醉意微微了 。
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 , 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 , 醉就醉吧 , 就是醉卧沙场 , 也请诸位莫笑 , “古来征战几人回” , 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 , 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 , 它虽有几分“谐谑” , 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 。
“醉卧沙场” , 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 , 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 , 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
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 , 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 , 借酒浇愁 。
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 , 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 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
千百年来 , 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
描写战争的现代诗句只要诗句要短点的展开全部 一颗炮弹划破夜的宁静带走沉睡中无辜的生灵惶恐中醒来的人们发现黎明已张开了它狰狞的眼睛欲望填满了脆弱的躯体人已沦为绞肉的机器坦克喷着仇恨的火柱碾过残缺的尸体滚滚的浓烟夹杂着腥臭的血气漫山遍野沉睡着无数低贱的生命横流的血河使夕阳更加妖魅人间已变成炼狱硝烟散去人们又找回了欢声笑语健忘的人类把历史留给了书籍一切又归为平静但是那弹坑旁盛开的鲜花在为谁哭泣...
战争的诗歌撕毁的面纱(反战诗歌)——既然取名为贪婪和强暴它就不可能永远蒙着面纱!黑白循环的两端灰色把天平捣碎它说它才是休息的温床所有的姐妹都已死亡一首曲子 由它的袍袖来做休止符袍袖里男孩每天呼唤父亲而更多的人从树根上起身收藏一片叶子 并告别母亲石马倒伏在草丛里 , 一只跛脚踩住沙场的回忆 , 许多蟋蟀鸣叫着夜夜在它的鬓毛里做巢 。
一柄锈了的剑悬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 , 供人观赏 据说价值连城 。
那个男孩在旧玻璃上写字看见他的老朋友燕子飞过“燕子 燕子 你告诉我故居的纸窗花为何换上了新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