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吃的诗词( 四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
”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 。
“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
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 。
“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 。
“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 。
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
”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 。
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 。
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 。
”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 。
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
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
”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 。
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
”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
”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
”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
"春日春盘细生菜" "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 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
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扬...
关于吃的古诗词食荔枝二首·之二 ·苏东坡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唐 - 白居易 - 食笋【年代】:唐【作者】:白居易【题目】:食笋【内容】: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 。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
紫箨坼故锦,素肌掰新玉 。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
...
有关“吃”的古诗词?有关“吃”的古诗词如下:1、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出自】宋 · 杨万里《桑茶坑道中》2、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出自】 唐 · 杜甫《绝句四首》3、似非吃烟火食人语 【出自】 宋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4、吃了瑶台宝,升天任海枯【出自】 唐 · 吕洞宾《五言》5、婴儿日吃黄婆髓,姹女时餐白玉杯 【出自】 唐 · 吕岩《七言》6、莺共燕、吃他拖逗 【出自】宋 · 柳永《红窗迥·小园东》7、劝君速吃莫踌躇,看被南风吹作竹 【出自】宋 · 钱惟演《玉楼春·锦箨参差朱栏曲》8、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出自】 唐 · 杜甫《病后遇王倚饮,赠歌》9、鹿茸吃了 【出自】宋 · 陈瓘《减字木兰花·世间药院》10、乍可停杯强吃饭【出自】宋 · 辛弃疾《玉楼春·效白乐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