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诚意 诗词

道教 诚意 诗词

道教文化的道教诗词发展 道教诗词是反映道教生活、抒写超凡脱俗情感的诗歌作品 。
道教诗词发端甚早:在东汉的《太平经》中,便可略见端倪 。
与《太平经》同时代的《周易参同契》多用四言、五言及骚体赋体裁 。
《参同契》的文体运用诗歌形式以论炼丹的特点却也是显而易见的 。
东汉以降,道教组织逐步壮大,道教诗也随之增加和日趋成熟 。
魏晋南北朝间,不仅在道门中秘传著炼丹诗、咒语诗,而且在社会上流行著游仙诗 。
炼丹诗以炼丹为内容的诗歌作品:从形式上看,炼丹有外丹、内丹之分,故而炼丹诗的内容也有内丹、外丹之别,或主内丹、或主外丹,或内外兼而有之 。
以七言一句的形式,运用象征的文学手法,暗示炼丹原理和作用 。
其意象的运用颇为隐晦,但其比喻与象征手法则又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 。
除了炼丹诗、咒语诗外,魏晋南北朝的游仙诗在社会上也有较大的影响 。
游仙诗是一种歌咏神仙漫游之诗篇,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楚辞》,如屈原的《远游》,也不乏仙人漫游的描绘,颇多浪漫色彩 。
在道风盛行的背景下,游仙诗遂应运而生 。
其体裁多为五言,句数不等 。
梁萧统《文选》首列游仙诗为文学体裁之一 。
从作者身份来看,游仙诗可分为道人游仙诗和文人游仙诗 。
道人游仙诗与文人的游仙诗都表现出「冲举飞升,遨游八极」的浪漫色彩和奇幻的想象力 。
不同点是:道人的游仙诗往往是崇道思想与神游境界的结合 。
唐宋以来,反映道教生活和追求成仙的诗歌日益繁荣起来 。
一方面是道人们热心于诗歌创作,如著名道士吕洞宾、施肩吾等结合山水名胜的描写,表现自己对道教宗旨的见解和神仙信念,通过修道方法的描述,以昭示道教教义的深奥哲理 。
另一方面,许多文人在受到道风濡染或者观察体验了道教生活之后,也创作了一些此类题材的诗歌作品 。
从隋末唐初的诗人王绩到盛唐诗人孟浩然、李白,从北宋西昆派代表杨亿、张咏到南宋诗人杨万里,都有吟咏道事、游仙畅玄的诗作行世 。
在这些诗人中,有的思想旨趣基本上与道教的神仙理想合拍,有的虽然并不那么虔诚相信道教,但在他们的创作中又往往表现出追求道教神仙的意境 。
求和道教有关的诗词歌赋

【道教 诚意 诗词】

展开全部 挂金索 马钰 四更里,无事好把真经看 。
句句幽玄,说道教修炼 。
不用水火,不用柴和炭 。
炼就灵丹,万两金不换 。
满庭芳 无名氏 道教初兴,释门微显,一兴一废如然 。
达磨阐教,东土至西天 。
都是后学晚辈,贪酒色、损坏真源 。
争财气,不依教法,也望到西天 。
三千年一遇全真,大教甲子天年 。
丘公阐教,万朵金莲 。
上界群仙 。
在世诸魔,难道化才贤 。
君知否,今番不遇,更待万余年 。
寄嵩阳道人 曹邺 三山浮海倚蓬瀛,路入真元险尽平 。
华表千年孤鹤语,人间一梦晚蝉鸣 。
将龙逐虎神初王,积火焚心气渐清 。
见说嵩阳有仙客,欲持金简问长生 。
赠道师 曹邺 举世皆问人,唯师独求己 。
一马无四蹄,顷刻行千里 。
应笑北原上,丘坟乱如蚁 。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
...
山东省济宁市道教李诚心道长想多了吧!展开全部先不论鬼神之说存不存在,就按照道教的规矩:画符要选良辰吉日,对画符的材料也是有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求画符之人斋戒沐浴,忌酒,忌食,心神宁静 。
按照这个标准,你认为得到一张道家的符箓有多难?我跟你说吧:是千金难求…别拿旅游景点卖15块钱的那种平安符来作比较,那种符纸200%是假的 。
真正有功底的道家人,一个月都不可能画出两三张有功力的符箓 。
当今社会又有几个真正的道士?道家人讲究一求一报,你想要一张真正的符箓,恐怕是有钱也难买到…还是多做善事吧!持身正大,天佑善人…...
道教诗词的类别有哪些具体来说,道教诗词可分为诗、词、玄歌变文、仙歌道曲四种 。
首先是“诗” 。
道教诗起源很早,在东汉的《太平经》就是最早的道教诗,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在道门中秘传着炼丹诗、咒语诗,而且在社会上流行着游仙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