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紫米的健康诗词( 五 )


”周密的《齐东野语》中也说:“古之所谓叟辞,即今之隐语,而俗所谓谜 。
”“叟辞”在《国语晋语五》里就有记载,说:“有秦客叟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 。
”韦昭注曰:“叟,隐也,谓以隐伏谲诡之言问于朝也 。
”说明在古代就把谜语用到外交斗争中去了 。
其实,在夏、商、周时,已有隐语出现,如见于《周易》“归妹”上六的商代短谣“女承筐”,可算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记录之一: 女承筐,无实,士封羊,无血 。
它运用传统谜语常见的“矛盾法”,巧妙地表现了牧场上一对青年牧羊人夫妇剪羊毛的情景,又“回互其辞”,使人不易猜着 。
秦汉以后,谜语逐渐兴盛起来,因猜谜活动多在元宵灯节举行,称为“灯谜” 。
“谜”字由“言”“迷”两部分组成,意思是迷惑人的言语 。
有人说“谜”字是南朝文学家鲍照创始的,此说确否,待考 。
猜谜(俗称打灯谜)活动,在我国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
不论古今,不分 南北,不论男女老幼,不分贫富贵贱,几乎都有大量的猜谜爱好者 。
著名小说《红楼梦》,还有专门描写贾府老小猜灯谜的生动篇章,足见猜谜活动对我国人民生活影响之大 。
确实,我国人民创造的谜语浩如烟海,有些谜语虽然也打上了剥削阶级的思想烙印,但多数是健康的 。
谜语的内容十分广泛,格式多样,色彩缤纷,引人入胜 。
尤其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谜语,大都采用诗歌形式,不仅启人思索、饶有情趣,而且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历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
例如,有这样一个民间谜语: 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泪洒江河 。
这分明是一首爱憎分明、感情深挚的好诗,探诉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
但又是一则形象生动的谜语,打一物,谜底是“船篙”,十分贴切准确 。
像这样的谜语,既有很好的思想意义,又能引导人们去思考猜想,艺术水平也是高的,堪称谜语中的珍品 。
二、谜面、谜目和谜底 一条谜语包括谜面、谜目和谜底三个部分 。
谜面是谜语的喻体,又叫“表” 。
它是巧妙隐喻着谜底(本体)的单字、多字、成语、古今诗词文句或作者自拟的句子,也可以是图形或其他符号与公式,但多数采用短谣、韵语或诗词句子形式 。
谜目,是指谜面要求猜射的事物的范围,一般以“打一某某”来标志 。
如果不规定猜射的范围,猜谜者无所适从,难以猜测 。
谜底是指谜面指出的实际要猜射的事物,即谜语的本体和“里” 。
猜谜者要通过谜面规定的范围内,找出它所指的实际事物,达到猜中的目的 。
因此,猜谜是一项有助于提高智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业余文化娱乐活动 。
猜谜的人,要有广博的知识、灵活的头脑和丰富的联想,才能看破谜面,猜中谜底 。
三、谜格及主要谜格的猜法 谜格是谜语的附加条件,即一种特殊的规定,或特定的猜谜公式 。
用格的谜语,必须要按照此谜格规定的格式去猜,才能猜对,否则就错了 。
谜格很多,猜法大不一样 。
下面,介绍几种目前最常用谜格的猜法: (一)秋千格 。
此格最常用 。
谜底是两个字,要倒过来读,犹如打秋千要摆过来倒过去那样 。
如“今天”,打一外国名,“今天”就是“本日”,倒过来读,就是“日本” 。
(二)卷帘格 。
谜底为三个字或三个以上,也是倒过来读,如同帘子卷上又放下一样 。
例如:“三十比九”打一成语,正读为“差之念一”,倒过来读就是成语“一念之差” 。
(三)徐妃格 。
谜底两个字以上,要加同一偏旁,但读音仍按不加时的两个字 。
如“交游不广”打一化学药品名,谜底读作“朋少”各加一偏旁“石”,变成“硼砂”,即为真谜底 。
(四)白头格 。
谜底第一字要读白字,故意做“白字先生” 。
如“废品”,打一《水浒》人物名,谜底为“吴用”,“吴”字要读为白字“无”,即“无用”,就是谜面“废品”的意思 。
再如,“油煎豆腐”,打一唐代诗人名,谜底为“李白”,“李”是“里”的白字,油煎豆腐的里面是白的 。
(五)梨花格 。
属于谐读类谜格 。
如“大海怒潮”,打一电器名,谜底是“扬声器”,谐读成“洋生气” 。
大海是“洋”,怒是“生气” 。
因此,谜面暗示着“洋”在“生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