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典故大全

中华诗词典故大全

古代诗词中华清一词有何典故? 据《唐会要》三十《华 清宫》载:“唐骊山(今陕西临潼县) 上有华清宫 , 山下有温泉 , 称华清池 。
相传杨贵妃常浴于华清池 。
后 人因以为典 。
宋?吴文英《宴清都?连李海棠: “人闲万感幽单 , 华清惯 浴 , 春盎风露 。
”宋?陆游《项里观杨 梅》;“细织筠笼相映发 。
华清虚说荔 枝筐 , 清?张大受《题大临故宫词 后》:“阿谁尚记华清恨 , 听谱霓裳泪湿巾 。
”淸?惋仁吉(埋宫意图“听来记得华清夜 , 疏雨梧桐独坐时 。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展开全部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 , 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
他曾投笔感叹 , 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 , 取爵封侯 。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 , 纵得封侯万里 , 憔悴老边州 。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 , 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 , 权力很大 , 受到君臣猜忌 。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 , 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 , 镜中衰鬓已先斑” 。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 , 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 , 计斩楼兰王 , 为国立功 。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 , 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  疆域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
”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  无花只有寒 。

【中华诗词典故大全】

苗中闻折柳 , 春色未曾看 , 晓战随金鼓 ,  宵眠抱玉鞍 。
愿将腰下剑 , 直为斩楼兰 。
”(楼兰:汉代西域的国名 。
诗文中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 , 抗击外寇的壮志 。
) 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 , 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 , 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 , 后来喻指屈身事人 , 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5、鸿雁:《汉书 ·苏武传》 , 匈奴单于欺骗汉使 , 陈苏武已死 , 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 , 脚上拴着帛书 , 是苏武写的 。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 , 说尽平生意 。
红雁在云鱼在水 , 惆怅此情难寄 。
” 拓展资料: 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1、三径 , 指隐居生活 。
西汉末 , 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 , 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 , 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
后来 , 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 , 松菊犹存 。
2、鸡黍 , 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 , 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 , 就向他打听 。
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 , 老人就留子路住宿 , 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 邀我至田家 。
3、化碧 , 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
《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 , 苌弘死于蜀 , 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
郑元佑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 , 三年犹须化碧血 。
4、楼兰 , 指边境敌人 。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 , 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 , 计斩楼兰王 , 为国立功 。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 , 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