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宣王诗词( 五 )


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 。
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
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
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原也 。
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
曹公从之 。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
典略曰: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 。
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鲗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 。
臣松之以为荆、吴虽外睦,而内相猜防,故权之袭羽,潜师密发 。
按吕蒙传云:“伏精兵於?冓?鹿之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服 。
”以此言之,羽不求助於权,权必不语羽当往也 。
若许相援助,何故匿其形迹乎?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己 。
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 。
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
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
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蜀记曰: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 。
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 。
”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 。
”羽不能克,引军退还 。
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 。
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
蜀记曰: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 。
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 。
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 。
今岂可生!”乃斩之 。
臣松之按吴书:孙权遣将潘璋逆断羽走路,羽至即斩,且临沮去江陵二三百里,岂容不时杀羽,方议其生死乎?又云“权欲活羽以敌刘、曹”,此之不然,可以绝智者之口 。
吴历曰:权送羽首於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 。
追谥羽曰壮缪侯 。
蜀记曰:羽初出军围樊,梦猪啮其足,语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江表传曰:羽好左氏传,讽...
顾恺之的主要作品和艺术特征(结合案例) 生平简介(346-407)〔东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今江苏无锡)人 。
义熙初年(405-418)任通直散骑常侍,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精丹青 。
沉浸艺术,孜孜不倦,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
绘画尝从师卫协,擅作佛像、人物、山水、走兽、禽鸟,尤善点睛,自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
其笔法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细看则六法兼备;设色以浓彩微加点缀,不晕饰,运思精微,襟灵莫测,神气飘然 。
兴宁中在建康瓦棺寺壁作《维摩诘像》,容貌清羸,神态忘言,轰动一时 。
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毫,倍觉有神采 。
又为谢鲲造像,布以石岩之中,可谓别出心裁,其对此自云:“此子宜置丘壑中” 。
画中兴帝相列像,妙极当时 。
唐代张怀瓘对其画评价甚高,云:“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 。
”史称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为“六朝四大家” 。
又通画理,著《论画》一篇,对后人颇有启迪 。
画迹甚多,有《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修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凫雁水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行三龙图》《夏禹治水图》等 。
传世作品有《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为宋人摹本),现均藏故宫博物院 。
曾任参军、散骑常侍等职 。
出身士族,多才艺,工诗词文赋,尤精绘画 。
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 。
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 。
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画裴楷像,颊上添三毫,顿觉神采焕发 。
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 。
画谢鲲像于岩壑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 。
其画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畅 。
顾恺之的作品无真迹传世 。
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 。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有突出成就,今存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画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