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感情与韵( 八 )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 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 故称“董大” 。
2.曛:昏暗 。
3.君:指的是董大 。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 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
盛唐时盛行胡乐 , 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 , 此艺知音自古难 。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 , 始终怜得董庭兰 。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 , 到处浪游 , 常处于贫*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应未足 , 今日相逢无酒钱 。
”)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 , 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 , 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 , 鼓舞人心 。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 , 北风吹雁雪纷纷” , 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 , 黄沙千里 , 遮天蔽日 , 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 , 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 , 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 , 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 , 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 , 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 , 天下谁人不识君” , 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 , 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 , 多么有力 , 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 , 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
作者简介: 高适...
古诗词的特点一般有几类怎样描述关于古诗的感情方面还有表达方式的...近体、古体】格律诗 , 包括律诗和绝句 , 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 古人这么叫 , 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 , 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 , 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 , 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 , 除了所谓“齐梁体” , 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 , 也称为古体.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 , 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 , 每首的句数也不定 , 少则两句 , 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 , 律诗规定为八句 , 绝句规定为四句 , 多于八句的为排律 , 也叫长律.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 , 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 , 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 , 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 , 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 , 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 , 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 , 七言多押) , 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 , 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 , 是古体不讲平仄 , 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 , 古体也有讲究平仄 , 不过未成规律 , 可以不管.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 , 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用韵】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 , 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宋人增广《切韵》 , 编成《广韵》 , 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 , 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 , 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 , 其中平声有三十韵 , 编为上、下两半 , 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 , 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 , 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 , 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 , 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 , 比如东和冬 , 江和阳 , 鱼和虞 , 真和文 , 萧、肴和豪 , 先、盐和咸 , 庚和青 , 寒和删 , 等等.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 , 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 , 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古体诗的押韵 , 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 , 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 , 混在一起通用 , 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 , 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 , 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 , 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 , 否则叫做出韵 , 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 , 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 , 所以可以通融一下.现代人写近体诗 , 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 , 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 , 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 , 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 , 但不一定可靠 , 只有多读多背了.【四声】汉语声调有四声 , 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 , 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天是平声 , 子是上声 , 万是去声 , 福是入声 , 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 , 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这四声中 , 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 , 考却不是入声 , 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 , 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p,k收尾 , 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闽南语和粤语中 , 还完整地保留着这四种入声 , 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声 , 并不真地发出t,p,k音.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 , 然后再送气爆破出声.在入声中 , 只有阻塞 , 没有送气爆破 , 叫做不完全爆破.比如英文的stop , 美式英语在发这个词时 , 并不真地发出p音 , 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了 , 这就是不完全爆破 , 也可说是一种入声.在普通话中 , 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 , 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 , 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 , 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 , 则分得清清楚楚 , 分别读做ik,it,ip).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去声字 , 还属于仄声 , 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 , 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前面“天子万福”的“福”字就是这种情况.常见的入声变平声字有:一画:一二画:七八十三画:兀孑勺习夕四画:仆曰什及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九画:觉(觉悟)急罚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
- 私人影院|私人影院可以看上映多久的电影
- 私人影院|私人影院会放映正在上映的电影吗
- 武汉|武汉樱花5月还有吗
- 武汉|武汉樱花在哪个大学
- 武汉|3月份武汉的樱花开了吗
- 身体乳|果酸身体乳怎么样,护肤效果好的身体乳排行榜
- 身体乳|身体乳哪个牌子的补水保湿效果好,身体乳排行榜
- 面霜|好用的面霜公认最好用学生党,口碑最好十大面霜排行榜
- 女性统治者|世界十大女性统治者,世界历史上的女性统治者
- 长高|十个长高的科学方法秘诀 怎样长高最快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