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杭州城隍山的诗词( 三 )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 。
长堤卧波 , 连接了南山北山 , 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
南宋时 , 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 , 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钱十景 , 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
寒冬一过 , 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 , 杨柳夹岸 , 艳桃灼灼 , 更有湖波如镜 , 映照倩影 , 无限柔情 。
最动人心的 , 莫过于晨曦初露 , 月沉西山之时 , 轻风徐徐吹来 , 柳丝舒卷飘忽 , 置身堤上 , 勾魂销魂 。
苏堤长堤延伸 , 六桥起伏 , 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 。
走在堤、桥上 , 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 , 万种风情 , 任人领略 。
苏堤上的六座拱桥 , 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 。
桥头所见 , 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又相邻 , 垂杨带跨雨 , 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 , 远望保叔塔 , 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 , 丁家山岚翠可挹 , 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 , 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 , “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 , 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 , 湖山沐晖 , 如入仙境 。
交通情况:乘507、504、K4、游2路苏堤站下 。
2、曲苑风荷 曲院风荷 , 以夏日观荷为主题 , 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 。
“曲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 , 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 , 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 , 近岸湖面养殖荷花 , 每逢夏日 , 和风徐来 , 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 , 令人不饮亦醉 。
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 , 埠头云锦晚凉天 。
爱渠香阵随人远 , 行过高桥方买船 。
”后曲院逐渐衰芜 , 湮废 。
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 , 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院风荷景碑亭 。
遗留下来的 , 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
曲院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赏荷 。
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 , 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 。
这里以水面为主 , 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 , 莲叶田田 , 菡萏妖娆 。
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 , 人从桥上过 , 如在荷中行 , 人倚花姿 , 花映人面 , 花 , 人两相恋 。
交通情况:乘507、538、15路曲院风荷站下 。
3、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 ,  孤山南麓 , 濒临外西湖 。
其实 , 作为西湖十景之一 ,  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 , 这从当时以及元 , 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 , 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 , 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  棹歌何处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 , 仙山楼阁镜中尘 。
“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 , 《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
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 , 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 , “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 , 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枣--八艺社所在地 。
如今 , 这里辟为西泠书画院 , 为湖山胜景更添一份书卷气 。
交通情况:27路、7路岳坟站下 。
4、断桥残雪 断桥 , 今位于白堤东端 。
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 , 她的名气最大 。
据说 , 早在唐朝 , 断桥就已建成 , 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 。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 , 晴湖不如雨湖 , 雨湖不如月湖 , 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 , 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 , 每年雪期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