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杭州城隍山的诗词( 六 )


6、吴山天风(Sky wind over Wu Hill) 吴山是西湖南山延伸进入杭州城区的尾部 , 春秋时期 , 这里是吴国的南界由紫阳、云居、金地、清平、宝莲、七宝、石佛、宝月、骆驼、峨眉等十几个山头形成西南-东北走向的弧形丘冈 , 总称吴山 。
吴山不高 , 但由于插入市区其东、北、西北多俯临街市巷陌 , 南面可远眺钱塘江及两岸平畴 , 上吴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 , 且可尽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 。
吴山为山不高 , 主位独好 , 林茂泉丰 , 山上山四通八达 , 南宋以不 , 祠庙寺观越建越多 , 至明清 , 商业店肆纷纷挤入 , 步步楼台 , 处处寺庙 , 香客游人摩肩接踵 , 一片热闹景象 。
城隍庙是吴山上最大的神庙 , 仿宫殿式建筑 , 基址可寻 。
庙内空庭中古木参天 , 气象森严 , 大时樟树至今郁郁葱葱 。
在人们心目中 , 当年的城隍庙不可等闲视之 , 以至连山名也因此庙而顺口叫做城隍山了 。
7、阮墩环碧(Ruan Gong islet submerged in greenery) 西湖有三座人工岛屿:小瀛洲(三潭印月) , 湖心亭(北塔基) , 阮公墩 。
阮公墩是清嘉庆五年(一八00)浙江巡抚阮元主持疏浚西湖后 , 以浚湖葑泥堆壅成岛的 , 故后人称...
古代诗歌阅读:杭州半山看桃花『清』马曰璐展开全部 1、苏堤春晓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 , 北到栖霞岭下 , 全长近三公里 , 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 , 疏浚西湖 , 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 。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 。
长堤卧波 , 连接了南山北山 , 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
南宋时 , 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 , 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钱十景 , 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
寒冬一过 , 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 , 杨柳夹岸 , 艳桃灼灼 , 更有湖波如镜 , 映照倩影 , 无限柔情 。
最动人心的 , 莫过于晨曦初露 , 月沉西山之时 , 轻风徐徐吹来 , 柳丝舒卷飘忽 , 置身堤上 , 勾魂销魂 。
苏堤长堤延伸 , 六桥起伏 , 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 。
走在堤、桥上 , 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 , 万种风情 , 任人领略 。
苏堤上的六座拱桥 , 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 。
桥头所见 , 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又相邻 , 垂杨带跨雨 , 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 , 远望保叔塔 , 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 , 丁家山岚翠可挹 , 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 , 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 , “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 , 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 , 湖山沐晖 , 如入仙境 。
2、曲苑风荷 曲苑风荷 , 以夏日观荷为主题 , 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 。
“曲苑”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 , 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 , 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 , 近岸湖面养殖荷花 , 每逢夏日 , 和风徐来 , 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 , 令人不饮亦醉 。
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 , 埠头云锦晚凉天 。
爱渠香阵随人远 , 行过高桥方买船 。
”后曲苑逐渐衰芜 , 湮废 。
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 , 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苑风荷景碑亭 。
遗留下来的 , 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
曲苑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赏荷 。
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 , 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 。
这里以水面为主 , 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 , 莲叶田田 , 菡萏妖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