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ao韵的gu诗词( 六 )


一颗单纯幼稚的心像花朵似的,在诗句的滋润下,缓缓绽放… 幼年,诗与我 在我刚刚学会写蚂蚁爬般歪歪扭扭汉字时,妈妈开始教我背古诗 。
拿着配有插图的古诗书本,妈妈陪我一起遨游古诗王国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这些句子,一个字一个字刻在我懵懂的心间 。
不大懂诗的意思,只知道了原来小草是烧不尽的,是春风一吹就又长出来的;明白了所有的妈妈都爱孩子,要让孩子吃的饱穿的暖 。
这些句子读起来,就像唱歌一样,多好听啊!于是我嘴里嚼着糖怀里抱着书,对照拼音奶声奶气读着一首又一首古诗 少年,诗与我 “妈妈,古诗都过去几百上千年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去读去背它们呢?”我不解地问妈妈 。
“因为它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呀!多读多背,领会诗意,就会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就能增厚文学底蕴,成为内心饱满的人 。
”妈妈回答我 。
于是我捧起书本继续背诵古诗 。
从小学升到初中,我手中的书,已由古诗选换成了诗词合集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
”…… 唐诗宋词,我已...
作诗有哪些要求对于律诗和绝句来说:平仄相对,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124句句末押韵,3句句末为仄声 。
律诗34、56句还要求对偶,即颔联和颈联 。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
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 。
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 。
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
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 是韵母 。
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 。
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 。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
试看下面一个例子: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
绕字不押韵,因为“绕”字拼起来是rào,它的韵母是 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 。
依照诗律,象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
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 。
这种i、u、ü 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
例如: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m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
△“麻”、“家”、“瓜”的韵母是 a、ia、ua 。
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 。
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
但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 。
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 。
例如:山 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去深处有人家(jiā)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xiá(s 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 。
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 。
又如:江面曲[唐]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ī) 。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
△在这首诗里,“朝”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的普通话去读,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 。
如果按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象n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谐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