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诗词赏析( 六 )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 。
“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 。
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 。
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 。
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 。
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 。
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 。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
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 。
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 。
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 。
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
“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 。
在古代风俗中,...
清明 古诗 诗意展开全部 清明诗意 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注释:1、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
杜牧写景抒情的小诗,文词清丽生动,意境简明爽朗 。
其诗在晚唐成就较高 。
与晚唐诗人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
2、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
3、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
4、遥指:指向远处 。
5、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
⒍ 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 。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
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
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 。
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
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
清明相关古诗词清明相关古诗词:《清明》 。
作品原文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
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
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
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
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