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写杨贵妃的诗词( 三 )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
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
“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 。
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 。
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
“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当前的花容人面 。
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 。
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 。
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 。
后有人据此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 。
但这种说法遭到很多学者反对 。
这些学者认为: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 。
据原诗来看,有明显的抑古尊今之意 。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 。
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烦恼都为之消释了 。
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 。
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十分优雅风流 。
描写杨玉环的诗句有?展开全部 1、《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 唐 ]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
2、《清平调·其一》 [ 唐 ]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译文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3、《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 唐 ]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
译文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 。
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依栏杆 。
4、《清平调·其二》 [ 唐 ]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
译文 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
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 5、《马嵬坡》 [ 唐 ]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
译文 玄宗返回长安杨贵妃早已死,旧时恩爱难忘国家开始振兴 。
处死杨妃也是玄宗英明决策,不然就会步陈后主亡国后尘 。
拓展资料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 。
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 。
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