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幼稚的诗词

形容幼稚的诗词

关于天真的诗词展开全部 1、唐·李商隐 《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 , 花入金盆叶作尘 。
惟有绿荷红菡萏 , 卷舒开合任天真 。
此花此叶常相映 , 翠减红衰愁杀人 。
2、唐·汪遵 《箕山》 薄世临流洗耳尘 , 便归云洞任天真 。
一瓢风入犹嫌闹 , 何况人间万种人 。
3、唐·杜甫 《促织》 促织甚微细 , 哀音何动人 。
草根吟不稳 , 床下夜相亲 。
久客得无泪 , 放妻难及晨 。
悲丝与急管 , 感激异天真 。
4、宋·陆游 《洞庭春色》 壮岁文章 , 暮年勋业 , 自昔误人 。
算英雄成败 , 轩裳得失 , 难如人意 , 空丧天真 。
请看邯郸当日梦 , 待炊罢黄粱徐欠伸 。
方知道 , 许多时富贵 , 何处关身 。
人间定无可意 , 怎换得、玉鲙丝莼 。
且钓竿渔艇 , 笔床茶灶 , 闲听荷雨 , 一洗衣尘 。
洛水秦关千古后 , 尚棘暗铜驼空怆神 。
何须更 , 慕封侯定远 , 图像麒麟 。
5、宋·辛弃疾 《念奴娇·梅》 疏疏淡淡 , 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
笑杀东君虚占断 , 多少朱朱白白 。
雪里温柔 , 水边明秀 , 不借春工力 。
骨清香嫩 , 迥然天与奇绝 。
尝记宝篽寒轻 , 琐窗人睡起 , 玉纤轻摘 。
漂泊天涯空瘦损 , 犹有当年标格 。
万里风烟 , 一溪霜月 , 未怕欺他得 。
不如归去 , 阆苑有个人忆 。
李商隐 《赠荷花》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 , 寓意明显 , 表达直露 , 节奏明快 。
李商隐一生不得志 , 只做过几任小官 。
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 , 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 , 饱受奚落和排挤 。
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 , 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
...
形容儿童天真烂漫可爱的诗词1.《牧童》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 , 短笛横吹隔陇闻 。
多少长安名利客 , 机关用尽不如君 。
2.《清平乐.村居》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茅檐低小 , 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 , 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 , 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无赖 , 溪头卧剥莲蓬 。
3.《稚子弄冰》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 , 彩丝穿取当银铮 。
敲成玉磬穿林响 , 忽作玻璃碎地声 。
4. 《宿新市徐公店》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 , 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
5. 《小儿垂钓》年代: 唐 作者: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 , 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 , 怕得鱼惊不应人 。
形容女孩天真快乐乐观的优美诗词 巧笑倩兮 , 美目盼兮清水出芙蓉 , 天然去雕饰北方有佳人 , 绝世而独立垆边人似月 , 皓腕凝霜雪脉脉眼中波 , 盈盈花盛处袅娜少女羞 , 岁月无忧愁芸芸众神赞 , 飘飘仙子舞回眸一笑百媚生 , 六宫粉黛无颜色眉梢眼角藏秀气 , 声音笑貌露温柔一枝红艳露凝香 , 云雨巫山枉断肠凤眼半弯藏琥珀 , 朱唇一颗点樱桃娴静犹如花照水 , 行动好比风扶柳芳容丽质更妖娆 , 秋水精神瑞雪标珠缨旋转星宿摇 , 花蔓抖擞龙蛇动花心定有何人捻 , 晕晕如娇靥君还知道相思苦 , 怎忍抛奴去不辞迢递过关山 , 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独自莫凭栏 , 无限江山 , 别时容易见时难蒹葭苍苍 , 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 。
云一涡 , 玉一梭 , 淡淡衫儿薄薄罗 , 轻颦双黛螺朱粉不深匀 , 闲花淡淡香 。
细看诸处好 , 人人道 , 柳腰身娉娉袅袅十三余 , 豆蔻梢头二月初届笑春桃兮 , 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 , 榴齿含香
描写孩子活泼可爱的诗句 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涉及儿童的诗句:“童子佩觿”(《卫风·芄兰》).西晋诗人左思所作280字的《娇女诗》可说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较早的专门写儿童的诗篇之一.此诗极力描绘诗人的两个女儿——大女“蕙芳”与小女“纨素”逗人喜爱的娇态 , 给读者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 , 无论是涉及儿童的诗句 , 还是专门吟咏儿童的诗篇 , 大都写得富有诗意 , 颇具童趣.涉及儿童的诗句 , 出色的有:宋·叶绍翁的“知有儿童挑促织 , 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 , 以儿童挑灯篱边捉蟋蟀的无忧无虑反衬诗人客居在外的愁思;宋·雷震的“牧童归去横牛背 , 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 , 用牧童短笛的袅袅余音渲染村居生活的意趣和山村迷人的暮景;清·高鼎的“儿童散学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 , 拿放纸鸢上蓝天的活泼儿童来衬托春光的明媚.这些涉及儿童的诗句 , 在全诗中主要起衬托作用 , 诗中的儿童尚不能算是主角.南宋·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 , 描写儿童的行动更为具体 , 反映儿童的心理也更为传神 , 儿童在诗中已成为主角.这里 , 诗人借儿童扑蝶、蝶戏儿童的描写 , 使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 可谓妙趣横生 , 妙不可言.唐·施肩吾的《幼女词》:“幼女才六岁 , 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 , 学人拜新月” , 寥寥数语 , 便使一个弄巧成拙、天真烂漫的幼女形象活现于读者的面前.明·毛铉的《幼女词》:“下床着新衣 , 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 , 双手结裙带” , 写幼女学小姑成婚时拜堂 , 既知“着新衣” , 又知“羞见人” , 并懂得以“双手结裙带”来掩饰自己的羞态 , 就使一个情窦初开而稚气未脱的幼女形象栩栩如生.这两首诗都是以儿童的稚态见其童心.唐·崔道融的《牧竖》:“牧竖持蓑笠 , 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 , 耕却傍溪田” , 前两句 , 着重写牧童的神态 , 突出一个“傲”字;后两句 , 突出一个“智”字 , 也即其“傲”的资本:既能驱牛耕田 , 又会吹笛.显然 , 此诗是以儿童的傲态见其智心.唐·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 怕得鱼惊不应人” , 写农村男孩学钓鱼 , 突出“专心”二字 , 他怕“鱼惊” , 专注于钓 , 其“侧坐”、以草隐身的形态显得天真、机灵 , 而“路人借问”、他“遥招手”而不应答的细节则使此儿童应急的情态更为逼真如画 , 个性也更为鲜明.这首诗可谓以儿童的智态见其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