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情景阅读填空( 三 )


七、引用古诗名句,往往能起到很好的劝诫效果 。
当遇到下列情景,用上哪一句诗最为恰当呢? 1、 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2、说明生命力顽强,用来礼赞百折不挠、蓬勃向上、积极有为的顽强精神和人生态度: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3、 教育节约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4、 教育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5、 教育我们面对严峻的考验要从容不迫、无所畏惧: 粉骨碎身混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八、认真品读《村居》一诗,并将这首诗改写成优美的散文 。
村 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放学归来后,忙趁东风放纸鸢 。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
最后一题参考以下~~
一道古诗文填空题如果说语文是一条河,河上漂着各样的舟.(,),...如果说语文是一条河,河上漂着各样的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承载着刘禹锡渗透沉浮的豪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绵延着李白割舍不下的乡思:(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隐含着孟浩然无人引荐的遗憾.当张代独往湖心亭看雪,所见(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当李清照拟泛轻舟,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当然,“舟”营造的意境远不止此,比如(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
古诗词赏析的方法展开全部 鉴赏方法: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 。
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 。
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 。
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 。
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
”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
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
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 。
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
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