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雁南飞的古诗词( 五 )


大雁归迟遇雪之情 , 也见于古诗 , 如唐代崔湜《塞垣行》:“雨雪雁南飞 , 风尘景西迫 。
”唐代李廓《送振武将军》诗:“芦酒烧蓬媛 , 霜鸿捻箭看 。
黄河古城道 , 秋雪白漫漫 。
”虽说月黑看不见雁 , 但雁过有声 , “月黑雁飞高”就不足奇了 。
古诗仍有这方面的佐证 。
如唐代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 , 不待天明向北飞 。
”宋代梅尧臣《秋雁》诗:“秋雁多夜飞 , 前群后孤来 。
”唐代钱起《宿毕侍御宅》:“落叶寄秋菊 , 愁云低夜鸿 。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 , 胡儿眼泪双双落 。
”金代元好问《惠崇芦雁》:“雁奴辛苦候寒更 , 梦破黄芦雪打声 。
”所谓“雁奴”就是晚上打更之雁 , 附近稍有响声 , 它们就立刻鸣叫报警 , 接着 , 群雁也随之惊起鸣叫 , 此起彼伏 。
这就是所谓惊起宿雁 。
一声不响 , 默默飞行的群雁是没有的 , 俗话说“人过留名 , 雁过留声” , 月黑之夜 , 什么都难以看见 , 为什么还知道雁从空中飞过呢?其原因就是俗...
关于秋思的古诗张籍《秋思》赏析 洛阳城里见秋风 , 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 , 行人临发又开封 。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 , 却非人人所能道出 。
作客他乡 , 见秋风而思故里 , 托便人捎信 。
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 , 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 。
事本子平 , 而一经入诗 , 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 , 便臻妙境 。
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 , 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 。
象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 , 凭君传语报平安 。
”写作者戎马倥偬 , 路遇使者 , 托传口信以慰家人 。
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 , 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 , 切盼来书以慰远情 。
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 。
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 , 寓曲折于平缓 , 乍看起来 , 寥寥数语 , 细细吟味 , 却有无穷意味 。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 , 成如容易却艰辛 。
”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 。
诗以秋风起兴 , 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 。
秋风一起 , 北雁南飞 , 他乡羁旅 , 易触归思 。
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 , 萧萧送雁群 。
朝来入庭树 , 孤客最先闻 。
”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 , 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 , 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 。
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 , 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 曰:‘人生贵得适志 , 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
”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 , 且俱宦游北方 。
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 , 知机引退 , 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 , 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 , 却极其相似 。
他虽不能象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 , 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 。
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 , 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 , 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 , 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 , 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 。
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 , 象一泓清水 。
秋风乍起 , 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 。
行文顺畅自如 , 一气流贯 , 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 , 忽又来一个逆折 , 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 。
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 , 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 。
这种手法 , 看似寻常 , 实极高超 。
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 , 于是欲作家书 , 可是千言万语 , 又不知从何写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