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的古诗词( 四 )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 。
淅:风吹拂的样子 。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
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 。
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 。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 。
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 。
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 。
花时:花开之时 。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 。
可人:合人心意 。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 。
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
”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

有哪些描写夏的古诗《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晚晴》【唐】:李商隐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
《游赤石进帆海诗》【南北】:谢灵运首夏犹清和 。
芳草亦未歇 。
水宿淹晨暮 。
阴霞屡兴没 。
周览倦瀛壖 。
况乃陵穷发 。
川后时安流 。
天吴静不发 。
扬帆采石华 。
挂席拾海月 。
溟涨无端倪 。
虚舟有超越 。
仲连轻齐组 。
子牟眷魏阙 。
矜名道不足 。
适己物可忽 。
请附任公言 。
终然谢天伐 。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得潭字)》【唐】:岑参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 。
关门劳夕梦,仙掌引归骖 。
荷叶藏鱼艇,藤花罥客簪 。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
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 。
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
描写夏天的美好诗句 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诗经·小雅·四月》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