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有赏析的古诗词( 七 )


渡荆门送别朝代:唐代作者: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
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朝代:五代作者: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
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
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 。
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朝代:五代作者: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
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
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
写出10首有关“春天”的古诗及赏析有关“春天”的古诗如下:1.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
——唐·杜甫《春运》2.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韩愈《晚春》3.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5.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6.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唐·韩愈《春雪》8.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唐·杜甫《春望》9.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10.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宋·朱熹《春日》赏析:1. 吴论:肃肃,落声 。
菲菲,落貌 。
【黄注】红素乃地下花絮 。
【顾注】惟鸟雀,见过客之稀 。
独柴扉,见村居之僻 。
关中数乱,谓吐蕃、党项入寇 。
剑外未清,谓吐蕃近在西山 。
故乡尚有军营,则欲归不得矣 。
2.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
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 。
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