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从哪些角度写景( 四 )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
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
如咏物抒情诗 。
1.抓物象的特点 。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
下面举例说明 。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
③以折柳表惜别 。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 。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⑧松——坚贞高洁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⑨莲——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
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
四、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
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第二节 思想内容的评价一、由诗眼入手 。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
过香积寺(唐·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