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精英云集的诗词( 二 )


——王维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 。
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 。
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 。
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 。
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 。
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
——严蕊严蕊,字幼芳,是南宋时浙江天台(今浙江临海)的营妓 。
她聪明美丽,才思敏捷,棋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绝一时 。
上一篇在小说中出现的摘句是:【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
】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
——袁了凡 《了凡四训》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两条鱼被困在车辙里面,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 。
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感动,但是, 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至是无奈的 。
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 。
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
——《庄子·大宗师》心若浮云,自在来去 。
——应该为桐华自创`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
原上草,露初晞 。
旧栖新垄两依依 。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
——北宋·贺铸注释:①阊(chāng)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 。
②何事:为什么 。
③梧桐半死:据说半死梧桐的根制琴,声音最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 。
④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 。
⑤原上草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 。
晞:(xī)干 。
⑥旧栖:旧居,指生者所居处 。
新垅:新坟,指死者葬所 。
这是一首情深辞美的悼亡之作 。
作者夫妇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今重游故地,想起死去的妻子,十分怀念,就写下这首悼亡词 。
全词写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成为文学史上与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同题材作品并传不朽的名篇 。
非关风月,只为真心 。
——应该为桐华自创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
芳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王维原著:【明年芳草绿,故人不同看 。
】(“故人不同看”不符合平仄,应该是今人加上去的 。
)【同生不可求,共死亦无缘 。
】——也是原创吧~【若离于色因,色则不可得;若当离于色,色因不可得 。
】 ——《中论》意思是:若离于色因,色(果)则不可得;若当离于色(果),色因不可得简单来说,离开因,果不可得,二者都是“依它起”,两者不可分割,因必成果,所以说全因即果,果以因成,所以全果即因 。
离开色因,色果为空;离开色果,因不可得 。
《中论》(Mādhyamika-?āstra) 印度佛教论书。
又称《中观论》或《正观论》,与《百论》、《十二门论》合称三论宗据以立宗的“三论” 。
题画六首其二 赤栏桥外柳毵毵,千树桃花一草庵 。
正是春光三月里,依稀风景似江南 。
其三 片月衔山出远天,笛声悠扬晚风前 。
白鸥浩荡春波阔,安稳轻舟浅水边 。
①毵毵(同“三”音):形容柳条细长的样子 。
——爱新觉罗·胤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出自《道德经·第五章》老子“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 。
狗在古代本来是作祭祀用的牺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礼中,如现在的冷猪头、牛、羊等 。
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 。
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 。
人之所以对万物差,是因为人的主观,人的自私的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