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拘小节品质高的古诗词

形容不拘小节品质高的古诗词

形容人不拘小节的成语不拘细节 犹不拘小节 。
展开全部出处:《旧唐书·文苑传中·元万顷》:“万顷属文敏速,然性疏旷,不拘细节,无儒者之风 。
” 不拘细行 犹不拘小节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庚即送直,然后得还,经此数四”刘孝标注引《中兴书》:“峤有俊朗之目而不拘细行 。
” 不拘小节 拘:拘泥 。
不为小事所约束 。
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
出处:《后汉书·虞延传》:“性敦朴,不拘小节 。
” 不修边幅 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 。
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 。
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 。
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北齐书·颜之推传》:“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 。
” 豪迈不群 群:合群 。
因性格豪放不拘小节而与周围的人处不到一块去 。
名士风流 名士:指恃才放达不拘小节的人 。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 。
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
出处:《后汉书·方术传论》:“汉世这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
” 千里一曲 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
出处:《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
”...
所有关于友谊的古诗词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qiān lǐ huáng yún bái rì xūn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běi fēng chuī yàn xuě fēn fēn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
mò chóu qián lù wú zhī jǐ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tiān xià shéi rén bù shi jūn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高适(公元702年-公元765年),唐代诗人 。
字达夫,一字仲武 。
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县)人 。
曾做过散骑常侍 。
有《高常侍集》 。
性格落拓,不拘小节 。
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慷慨苍凉,真实而有气魄 。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
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
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
1.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董庭兰,善弹琴,被誉为"古琴王子" 。
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
2.曛:日色昏暗 。
这里是说天空阴云密布,太阳黯然无光 。
3.知己:知心朋友 。
4.识:赏识 。
5.君:古代对人的尊称 。
这里指董大 。
千里的云似乎变成了黄色,阳光也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
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qí)路,儿女共沾巾 。
译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
风烟滚滚,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
译文二: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
译文三: 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
译文四: (即将告别)由三秦环绕护卫着的都城长安,(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
(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 。
(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 [zhí] 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