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拘小节品质高的古诗词( 五 )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合纵连横)时 。
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兴起)纠合之众,收(收拢)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凭借)【之】径入(直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
夫陈留,天下之冲(要道),四通五达之郊(地)也,今其城又多积粟 。
臣善(与……交好)其令,请得使之,令【之】下(臣服)【于】足下 。
即(就算)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
”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 。
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
郦生言其弟郦商,使(让)将(带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 。
郦生常为说客,驰使(出使)诸侯 。
汉三年秋,项羽击汉,拔荥阳,汉兵遁(逃走),保(保卫)巩、洛 。
楚人闻淮阴侯破赵,彭越数反(造反)梁地,则分兵救之 。
淮阴方东击齐,汉王数困(被围困)荥阳、成皋,计欲捐(放弃)成皋以东,屯(驻扎)巩、洛以拒(对抗)楚 。
郦生因曰:“臣闻知天之【为】天者(即知天意的),王事可成;不知天之【为】天者,王事不可成 。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
夫敖仓,天下转输(转运、运输粮食)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适卒(因犯罪而充军的人)分守成皋,此乃(正是)天所以(用来)资汉也 。
方今楚易取而汉反却(退却),自夺(改变)其便(便利的条件),臣窃以为过矣 。
且两雄不俱立(同时并存),楚汉久相持不决(了断),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放下农具),工女下机(织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
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阻塞)成皋之险,杜(堵住)大行之道,距(扼制)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给……看)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 。
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 。
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将二十万之众,军(驻扎)于历城,诸田宗强(强大),负(依仗)海阻河济,南近楚,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 。
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籓 。
”上曰:“善 。
” 乃从其画(计划),复守敖仓,而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 。
”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得保也 。
”齐王曰:“天下何所归?”曰:“归汉 。
”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力(并力,合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 。
汉王先入...
辩论高手请进!!!我的辨题是"成大事者应不拘小节"一辩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
我方观点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
何谓“不拘小节”?这是一个很泛化的概念,为了使讨论更有针对性,我们自然需要对其给出一个合理的界定 。
正本清源,“不拘小节”一词出自《后汉书·虞延传》,商务印书馆的解释是形容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不为小事所约束 。
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
在这里有两个词需要对方辩友尤其要注意:“拘”和“小节” 。
首先,“拘”在这里是拘泥的意思,形容被束缚其中 。
很明显,不拘泥并不等于不注重,不遵守 。
不束缚于小节,让我们做事的眼界更宽阔、更灵活 。
其次,“小节”是指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非原则的琐事 。
它的外延非常之广,小到生活琐事:衣着起居;大到自身利益:生死攸关 。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整日蓬头垢面,可谓不拘小节;大文豪李白豪放不羁,当称不拘小节;伟大的雷锋同志,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不在乎己身利益,更是不拘小节啊!此外,“小节”不等于“细节”,“细节”是构成事物的要素,不可或缺 。
小节是事物发展的次要矛盾,把握事物的发展更应看方向和主流 。
那么,成大事者为什么不拘小节呢?我方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从“成大事者”的主体特点看 。
成大事者,决非普通的成才 。
他必然在某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并对社会产生较大并持久的积极影响 。
纵观古今之成大事者,可以发现他们身上共同的特征:(1)具有长远的眼光,对事物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力;(2)他们善于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能够明晰“小节”的地位作用,不会拘泥于无原则的琐事上;(3)成大事者往往性格独特,不拘小节 。
小平同志的人才思想中就提到:要用人唯贤,不拘小节……包括一些有怪脾气的人(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这就从客观上肯定了人才与不拘小节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