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典诗词诵读有感( 二 )
精美的古诗文往往只给读者提供一个艺术框架,它用有限的语言引导读者进行无限的想象,进行审美的创造,生成丰富的“意外之象” 。
作者为了表达一定的意念情感的需要而选择的能够引起某种联想的具体物象的语言艺术形象,它是作者观念的物化,是作者充分调动语言的意象性、可知性,用无言胜有言去唤起读者强烈的五官感觉印象,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具体表现,用语言、回味来创造“意象”,立“象”以尽意 。
在教学中,许多古诗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空间: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的“空里流霜不堂飞”,为了突出月夜的寒冷幽寂,诗写了“飞霜” 。
空中的“飞霜”,本是违背常理的,但“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它却比实际现象的形象更真实、更典型,因而更美 。
还有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种借助于现成的意象来表达某种特定情思的艺术手段,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借助了月亮这一自然物象,“月”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有思人、思乡的特定内涵,而留下了“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给人以无限美好的想象 。
三、以旧翻新,借诗词增文采,添才情 。
古诗文的语言精练、含蓄、意味深长 。
或优美流畅,或平仄起伏,读来琅琅上口 。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
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如果能引导学生写作时恰当地借用几句古诗文名句表情达意,就会使学生显示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同一般的写作功底,为作文增光添彩,且读来韵味无穷 。
再让学生学以致用,以旧翻新,就能凸现学生的文学功底和内涵 。
比如学完《春望》可引导学生这样翻新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
夜来风雨声,作业知多少 。
”以此来抒发读书的辛苦,激发学生奋发向上 。
学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翻新为《六月二十日考场大作》:“静坐考场心不慌,尚思考题答案来 。
一生只为活精彩,敬赠放翁笔下来 。
”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
古诗文流传了千百年,积淀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从中不仅能体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也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认识,以及对自我的认识、发展和完善,形成健全的人格 。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通过语言的理解阅读古诗文的同时,还要注意到学生文化底蕴对阅读理解的作用,强化学生对文学现象的重视,积累自己的“文化底蕴”,既要汲取,又要会转化,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六年级800字读后感“读经典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 。
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我爱读古诗文 。
从开学到现在,我又读了不少经典诗文,比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这些古诗不但让我领略了经典古诗文的美妙,更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悯农》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 。
读了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 。
有谁知道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会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 。
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给禾苗除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现在,我们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们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节约 。
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
(二)中华经典诗文读后感 读完了《中华经典诗文》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无论是在为人处世方面还是在生活、学习上,都饱含哲理,耐人深省 。
此外,书中把文言文分成了许多部分,有治学、交友、立志、仁义、诚信等 。
书中的诗词都琅琅上口,别具韵味,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忧郁伤感;有的清新典雅 。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经典诵读主持稿开场白如何写?
- 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稿怎么写?
- 诗词大赛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格式怎么样?
- 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主持词摘选怎么写?
- 经典诵读读后感400字怎么写?
-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