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语言含蓄( 二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这首诗是咏叹爱情与感伤身世的名篇,全诗四联,中间两联皆巧用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 。
首联借物起兴,抒写作者亡妻之痛,不遇之感,贪联用“庄生梦蝶”的典故暗喻自己一生政治上的远了抱负,爱情上的美好思想,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宛如做了一场短暂的春梦 。
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暗喻自己的深沦不偶,伤逝悼亡之痛,以此聊泄心头的骚愤与伤感 。
颈联用“沦海遗珠”的典故暗喻自己虽处清时,然珠藏海底,不为时用,加之爱妻亡故,形单影只,自然不免有“沧海遗珠”之叹 。
用“蓝田良玉”的典故暗喻自己才调无伦,却遭埋没,但文章词采,终将显耀于世,尾联是以抒情感汉作结,说自己这种感伤之情,岂待今日追忆,才不胜惘然,就是事情发生的当时,也即感到情怀惆怅,苦育难言!诗中,作者不直抒胸臆,而借助于这些典故来作委婉含蓄的表达,让读者去想象揣摩,从而收到发人深思,经久玩味的效果,这是引用典故创造的含蓄美 。
运用双关手法造成含蓄美 。
双关手法包括谐意双关和语意双关 。
运用了谐音双关的句子字面上是一种意思,字里面又是另一种意思,句子显得含蓄有味 。
而运用了语意双关的句子既含有这种意思,又含有那种意思,句子更显得含蓄有味 。
运用谐音双关的诗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
”...
词语含蓄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典诗词言短意长,其语言具有朦陇美、含蓄美和凝炼美,而中国古典诗词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体现在语言的“活”方面 。
宋词通论○宋词○词作为新兴的诗歌形式,从隋唐发轫,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 。
唐圭璋先生所编《全宋词》收词人千家以上,词作二万首 。
最近还陆续有所增补(如孔凡礼先生《全宋词补辑》等) 。
虽因词在开始时还未被承认为“正统”文学,亡佚很多,但目前搜集的成果就足以反映出宋词的繁荣兴盛和丰富多彩了 。
前人论词,有“婉约”、“豪放”之说,历来聚讼纷纭 。
此说首见于明张綖所作《诗馀图谱》 。
其《凡例》后有按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
婉约者欲其辞情酝籍,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
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
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
”张綖关于婉约、豪放的界说,是从艺术风格着眼的,但又把它们看作词的两“体”,后人又引申为两“派”(如王士祯) 。
这就与宋词实际风格的多样性发生矛盾:宋词显然不止这两种风格,即以豪放派创始人苏轼的作品而言,真正豪放者也不过二三十首,争论即由此产生 。
其实,在许多词学家的具体评论中,豪放、婉约两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也不是对艺术风格的单纯分类,更不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逐一鉴定,而是指宋词在内容题材、手法风格特别是体制声律方面的两大基本倾向,对传统词风或维护或革新的两种不同趋势 。
认识这种倾向和趋势对于宋词的深入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 。
大致说来,苏辛豪放词派即革新词派,与传统婉约词派的不同在于:在内容题材上,婉约派坚守词为“艳科”、“诗壮词媚”的樊篱,抒情则男欢女爱,伤春伤别,状物则风花雪月,绮罗香泽,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 。
苏轼手中,诸凡记游、怀古、赠答、送别,皆能入词,几乎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艺概·词概》)的境地;南宋辛派词人,更把表现爱国精神作为词的主旨,标志着宋词的最高思想成就 。
在手法风格上,前者长于比兴,以清切婉丽为当行本色,后者善于直抒胸臆,以豪健奔放为主要特色 。
在体制声律上,前者强调合乐,如李清照《词论》要求词“协音律”、“可歌”,并批评苏轼“往往不协音律”,后者却重文不重声,不肯迁就声律而妨碍思想感情的自由表达,所谓“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能改斋漫录》卷十六) 。
这是宋词中实际存在的两大倾向和趋势 。
应该指出,北宋以来不少词评家把豪放、婉约说成“正格”、“别格”的观点,是错误的 。
署名陈师道的《后山诗话》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并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