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宸桥的诗词( 二 )


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 。
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 。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邵宏锋)B案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
初步感知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
(2)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
讨论交流 (1)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
(2) 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
(3) 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
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 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2) 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3) 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
)(4) 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
) 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
(2) 分角色朗诵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
(3)表演朗诵配上音乐,化装表演朗诵 。
总结升华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
杭州是几朝古都?都是经历了哪几个朝代?展开全部 从“余杭”到“钱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 。
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 。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
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
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越,后属吴,越灭吴后,复属越 。
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国的版图 。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 。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 。
”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 。
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 。
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 。
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 。
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 。
因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 。
这时,西湖已有“明圣湖”、“金牛湖”之称 。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 。
随后有方士许迈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韬光、宝石山一带进行写书、炼丹等活动,传播宗教,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开拓 。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钱唐县为临江郡 。
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年),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 。
(2)“杭州”之名首次出现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 。
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 。
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 。
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 。
大业三年(607年),改置为余杭郡 。
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