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喜欢的诗词的作文( 三 )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
”作为南宋第一诗人的陆游和南宋第一词人的辛弃疾,二人的境遇正是如此相似!而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有如此遭遇的忠臣义士又何止百千? 说起“沙场秋点兵”,会想起《亮剑》中的一段对白: “那个赵政委给您熏出什么香了呢?”田雨好奇地说 。
“多了,那小子喜欢诗,教了我不少,不过大多数记不住了,有的还记得,听着,我给你背一段儿 。
” 田雨拍掌笑道:“好呀,快背 。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摩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唉?他**,下面想不起来啦 。
”李云龙不好意思地说 。
“沙场秋点兵!”田雨告诉他 。
“对,对,看我这记性 。
我说小田呀,你也懂诗?我还真没看出来 。
”李云龙说 。
田雨不以为然地翻翻眼皮说:“那还是我五六岁背的 。
” “哟,大知识分子呀,我这可是圣人面前念《三字经》啦 。
” “别这么说,首长,您背诗词不怎么样,可您能打仗呀,这就是本事 。
” 没错 。
能可仗才是真本事!读这首词,文弱书生只能得“字句”,军人志士却能得“魂魄”!而写出了《破阵子》这样经典篇章的词人正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军事天才: 辛弃疾原为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 。
辛弃疾聚众两千人树起抗金大旗 。
后又率部归耿京义军 。
第二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义军的归宋问题 。
不料此间叛徒张安国杀害了耿京,率部投金 。
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消息 。
遂率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 。
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
当时,辛弃疾只有二十三岁! 故,非此将不能赋此词也! (三)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这首《永遇乐》是辛弃疾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在京口(镇江)任上所做 。
北固亭在镇江城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回岭绝壁,为晋代蔡谟始建 。
此词气吞山河、以古喻今,抒发了词人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也寄含了对北伐行动的隐隐担虑 。
稼秆做词,爱用典故,可比晚唐义山 。
《永遇乐》便是如此,全词每一句皆有典故,有些更是连串相套、层层递进,而“四十三年”句更是用“减法”得出 。
这种写法,最为考验阅读者的历史功底 。
据传,...
我喜欢中国诗词大会作文古诗词,想说爱你不容易乘一叶孤舟,重游历史长河 。
最摄我心魂的,依旧是那……抬头,便会想到“一行白鹭上青天”;俯首,便会想到“疑是地上霜”;观河,便会想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叶凋,便会想到“我言秋日胜春朝” 。
古诗词,我喜欢 。
吟一首《江南好》,优美的意境令人流连,我喜欢 。
唱一首《龟虽寿》,“老当益壮”随机浮现在眼前,我喜欢 。
哼一段《无题》,无私奉献,蜡烛春蚕,我喜欢 。
在我看来,白话文太过单调,文言文太过枯燥 。
唯有古诗词,我打心眼儿里喜欢 。
遇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时,想想杜甫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满腔的热血,那豪情壮志,我欣赏,我敬佩,我说要向杜甫学习,我要吃透这句诗,我要奋发,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挥洒过后,一览成功的喜悦!从诗词中,我看到了美,无与伦比的美,独一无二的美 。
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壮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我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怅,我看到了 。
夜深人静之时,我细赏古诗词,皎洁的月光洒下凄美的种子,我徜徉在小巷中,抒写出“散荃染别离,落苕抑割舍”的原创 。
哦,可爱的古诗词,领我步入美妙,怡人的意境 。
日落黄昏之迹,花败叶凋之痕,皆被古诗词揽入心中 。
阅读后,便刻入了我的灵魂 。
轻吟“我是断了线的纸鸢,无人懂就任其消散 。
化为一缕炊烟,岁月将其搁浅,又拂诗篇,可别越走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