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宁静的诗词( 三 )


诗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 , 含蓄而富有韵味 , 耐人咀嚼 , 发人深思 , 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
(3)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 。
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 。
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 , 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 , 有光的幽暗 , 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
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 , 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 。
但是这种敏感 , 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
(4)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 , 一边弹着琴弦 , 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
其实 , 不论“弹琴”还是“长啸” , 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 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 , 明月来相照 。
”意思是说 , 自己僻居深林之中 , 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 , 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 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 , 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 , 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
(5)这首诗为山水名篇 ,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 , 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 , 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 正所谓“空山不见人 , 但闻人语响”(《鹿柴》) 。
由于这里人迹罕至 , “峡里谁知有人来 , 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 , 山雨初霁 , 万物为之一新 , 又是初秋的傍晚 , 空气之清新 , 景色之美妙 , 可以想见 。
描写"繁华中的宁静"的诗句有哪些?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 , 心远地自偏 。
——陶渊明《饮酒》释义:居住在人世间 , 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 , 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
太平无事 , 四边宁静狼烟眇 。
国泰民安 , 谩说尧舜禹汤好 。
万民翘望彩都门 , 龙灯凤烛相照 。
只听得教坊杂剧欢笑 。
美人巧 。
——《贺圣朝·太平无事》宋 无名氏释义:磨遍绿窗铜镜 。
挽春衫、不堪比并 。
暮云空谷 , 佳人何处 , 碧苔侵迳 。
睡里相看 , 酒边凝想 , 许多风韵 。
问因何 , 却欠一些香味 , 惹傍人恨 。
宝箓宫前 , 咒水书符断妖 。
更梦近、竹林深处胜蓬岛 。
笙歌闹 。
奈吾皇 , 不待元宵景色来到 。
只恐后月 , 阴晴未保 。
——《贺圣朝·太平无事》宋 无名氏释义:笙歌闹 。
奈吾皇 , 不待元宵景色来到 。
只恐后月 , 阴晴未保 。
步步高(无名氏) 三更里 , 银汉星移淡 。
巨源学从横 , 世事夙讨论 。
著书十万字 , 辩如白波翻 。
谏坦适多事 , 忧心生病根 。
释义:千重横翠石百丈见游鯈最爱泉鸣洞初甞雪入喉满缾虽 可致洗耳叹无由 。
夜饮东坡醒复醉 , 归来仿佛三更 。
家童鼻息已雷鸣 。
敲门都不应 , 倚杖听江声 。
长恨此身非我有 , 何时忘却营营 。
夜阑风静縠纹平 。
小舟从此逝 , 江海寄余生释义: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 , 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 。
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 。
轻轻地敲了敲门 , 里面全不回应 , 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 , 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 , 驾起小船从此消逝 , 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
碧藕花开水殿凉 , 万年枝外转红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