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症状的病原物是 从枝病防治方法( 二 )


2.及时检查苗圃和幼林地 , 发现病株及时刨除烧毁 。
3.对病枝进行修除或环状剥皮 。由于病原物在寄主体内随寄主同化产物运行,可在春季泡桐展叶前 , 在病枝基部将韧皮部环状剥除 , 环剥宽度因环剥部位的枝条粗细而定 , 一般为5~10厘米,以不能愈合为度,以阻止病原由根部向树体上部回流 。夏季修除病枝,用利刀或锯把病枝从基部切除,伤口要求光滑不留茬,注意不撕裂树皮,切口处涂1:9土霉素碱、凡士林药膏 。若有新萌生的病枝可再次修除,使病原不能下行到根部 。
4.药物治疗 。泡桐发病后 , 及早用1万单位/毫升的兽用土霉素碱或四环素溶液,用树干注射机髓心注射或根吸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髓心注射 。1~2年生幼苗或幼树髓心松软,可直接用针管将药液注入髓部;大树可于树干基部病枝一侧上下钻两个洞,深至髓心,之后将药液慢慢注入其中 。根吸治疗 。在距树干基部50厘米处挖开土壤,在暴露的根中找1厘米粗细的根截断,将药液装入瓶内把根插入 , 瓶口用塑料布盖严 , 经一定时间后,药液就被树体吸入 。
5.叶面喷药 。在苗木生长期间用200单位的土霉素溶液喷洒1~2次,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
竹丛枝病应该怎样预防?
竹丛枝病发病时,病枝细弱 , 叶形变?。?节数增多,呈鸟巢状 , 病丛的嫩枝上叶片退化成鳞片状 , 顶端叶鞘内产生白色粒状物 , 即病菌的无性世代 。秋后,病枝多枯死,后逐年全部枝条发?。?乃至全株死亡 。病竹发病后枝叶畸形,严重影响观赏效果,且生长势衰弱,发笋减少 , 在发病严重的竹林中,病竹大量枯死,从而引起整个竹林衰败 。竹丛枝病本病主要为害淡竹、刚竹、苦竹及哺鸡竹等竹种 。此病由子囊菌亚门中的竹丛枝瘤座菌引起 。
防治方法①剪除病枝,砍除病竹,移植母竹不要在病竹林中选取 。②合理疏伐,保持竹林适当的密度 。③加强竹林管理 , 及时中耕追肥,促进新竹发生 。
夹竹桃的丛枝病要怎样防治?
夹竹桃丛枝病的症状:夹竹桃丛枝病发病后病株枝条上形成许多丛生的小枝 。小枝节间短,叶片小 。小枝上又可抽出小枝,像鸟巢,最后全株死亡 。
防治措施:(1)园艺管理:在无病株上取插条作繁殖材料 。发现病株应全部挖出并销毁 。
2)药剂防治:适时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90%巴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1000倍液等药剂,以防治传病介体叶蝉 。

丛枝症状的病原物是 从枝病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泡桐丛枝病怎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