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是什么,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二 )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 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 , 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 , 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 。其生产工具 , 大量的还是石器 , 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 。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 。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 , 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是什么,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文章插图
2、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介绍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介绍
端午节介绍
一、端午节介绍
中文名: 端午节
外文名: 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
又称: 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时间: 农历五月初五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 。端午节有吃粽子 , 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端午节起源传说
二、端午节起源传说: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 , 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 , 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 , 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 , 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 ,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