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的技巧 上台讲课的技巧( 八 )


三、教学语言的响度要适当
由于性格、气质、体质、语言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每个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说话的高、低、强、弱各不相同 。有的爱粗喉咙大嗓门儿 , 有的总是柔声细语 。各种语言习惯,在生活中一般并不妨碍思想交流 。但是 , 上课堂讲课,说话的高、低、强、弱就是个不能不讲究的重要问题了 。如果响度不当,不光对授课效果有影响,而且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有关系 。响度合理是理想的教学语言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一切运用有声语言的场合应当讲究的问题 。
教师上课,传授知识,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活动 。为提高教学效果,不能不努力寻求教学语言的“合理响度”,也就是使自己说话的音高、音强、音长达到和控制在最适当的程度 。具体标准是使坐在每个位置上的学生都能毫不吃力地听清楚教师讲的每句话,发出的每个音节 , 并且耳感舒适 。如果达不到或超过这个合理响度,就会妨碍信息传递,影响听课的效果 。
不少教师自恃声音“宏亮” , 即使在小课堂上课也习惯于放开嗓门,像在大会上讲演 。殊不知这种习惯的坏处实在很多:首先是讲者不必要地做多余的功 , 无谓地消耗能量和精力;其次,由于学校教学区的建筑结构 , 不论楼房平房,总是一排排教室毗邻连接的,当这屋上课时,那屋也在上课 。如果某个教室里教师讲课声音过大,对四邻是很讨厌的干扰 , 对整个教学秩序也起着破坏作用 。再者,对本班的学生来说,超过所需响度的讲话会使听者感到太受刺激,心神不宁,影响收取信息和及时反馈 。这个学期,学校聘请了一位很有实践经验的老工程师讲课 , 他的声音简直如雷贯耳,学生应该听得很清楚了吧?其实学生苦不堪言,尤其是第一排的学生 , 不听觉得可惜,听得话又震得耳朵难受 。
反之,如果教师说话声音过小 , 达不到必须的响度,后面几排座位上的学生就听不清,不能顺利地收取到教师发出的全部语言信息,当然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我讲课的弊端就是声音太小 , 后面的学生总提意见 。声音不能覆盖全堂,不仅降低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好像自己自信心不足似的 。
到底怎样科学、合理地把握教学语言的响度呢?这要靠教师自己善于体会揣摩,善于在实践中总结 。话是讲给教学对象听的,要时时从听者的角度着想 。这里,不可忽视的一个标准,是讲课者本人的耳感 。即自己讲话同时,自己的耳朵也在听着 。自己说话声音高低强弱,音响效果怎样 , 自己的耳朵就随时在“监听”和检验,有一种现象很有趣:大凡耳聋或听力弱的教师往往习惯于用过响的声音说话 。这正表明,个人的听觉对于个个把握说话响度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