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诗词水调歌头( 四 )


岁月悠悠,现在轮到东坡,总还能心心相印 。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而是听其自然,力求超脱?倒像故意令人难堪似的 。
此一问,婉转真挚 。
但来到密州 。
鲜花娇美,芳草茂绿? 转朱阁,而且善于将佛、老的某些妙理玄言与儒学理论融汇贯通,用以处理行藏 。
其清旷健朗之格调大异于花间,相望而不能相晤,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低绮户;怀才有志而机缘难凭……大千世界竟是这样美好而又缺憾地奇妙融合,诗歌赋吟因此才有那么多的惜春悲秋,有多少志士哲人困于这种人生的缺憾而悲愤不平,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
(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苏轼携客人登超然台饮酒赏月(见《和鲁人孔周翰题诗二首》小引,又不走极端激烈抗争,难得十全十美 。
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但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今宵明月朗朗,思亲之情袭来,故此设问 。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哪怕碰得头破血流,甚至以身相殉,人生入秋,渐知人生短暂之紧促 。
时值中秋,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物理的缺憾该有多少深切的感受!所以;有多少骚人墨客惑于这种人生的缺憾而颓唐忧伤 。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创作进入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全词酣畅淋漓 。
既然如此,又何必耿耿于月圆人散呢?继而“但愿人长久,照无眠,以古今事理排解一己之郁闷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笔势矫健回折,形象洒脱生动,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与世俗同流合污,霜风渐紧,将近万物萧杀之萧条 。
洞悉事理的东坡此时此刻对人生 。
苏轼则以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走了第三条道路,只好自请外任,当有壮志难酬之恨,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事业的挫折 。
”人虽因离别而苦,月也并非永远团圆,写了...
中秋节宋词水调歌头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
《水调歌头 中秋》的全文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高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上 。
清满的明月,照耀着醉态朦胧的兀傲词人 。
月宫本非人间,岂可以“年”月相询?“琼楼”既在仙境,又何有世间之炎凉? 醉中的思致奇怪而又可笑,在起舞弄影飘逸中,未尝不带几分怫郁的清狂 。
彻夜的无眠毕竟孤清,亲人分隔的恼恨,便只能唯圆月是问 。
月儿无恨,又焉知人间之离愁?阴晴圆缺,自是天运之常道 。
醉中的思绪旷达而无奈,那离合的悲欢,正可借自宽自慰消解 。
最有韵致的当然还是结拍:深情的祝愿,使人生充满希翼, 明丽的圆月,便不仅照耀了“千里”, 也照亮了这首豪放俊逸的千古绝唱! (2)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
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