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祁诗词研究( 五 )


女诗人孤苦零丁,飘零异乡,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
原意是要借项羽不苟且偷生的悲壮之举,抒发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谴责之情 。
可见,要全面地赏析古代诗歌,了解其历史背景是何等的重要 。
三、尽量多地熟悉作者的人生经历 诗人人生经历的变化,往往致使其诗歌风格、题材、思想内容的变化 。
其中以李煜、李商隐、李清照等人最为典型 。
其前期作品与后期诗作几乎判若两人 。
以李后主为例,25岁便成为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君,生活豪华奢侈,其词作范围,多描写宫廷生活,如其《玉楼春 晚春初了明肌雪》、《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或沿袭传统题材写男女之情,如《一斛珠 晓妆初过》、《菩萨蛮 花明月晴笼轻雾》;或写离愁别恨,如《采桑子 庭前春逐红英尽》、《清平乐 别来春半》等等 。
但29岁时南唐为宋所灭,他成了亡国之君,开始了阶下囚的生活,对江南故国的思念,伴着孤寂、悲凉的心情,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写亡国之恨 。
其代表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凄凉悲怆,与其前期诗作迥然不同 。
还有,诗人处在不同的时代,诗歌的主题、风格也迥然不同 。
李白生活在盛唐,物华天宝,国力强盛,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情讴歌理想的人生,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世界,其风格浪漫,想象丰富,感情丰沛 。
而生活在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的杜甫,在飘零的途中,凝视着流血的大地,所咏之作则体现了一种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
可见,熟悉诗人的人生经历,是更深地理解诗歌不可或缺的条件 。
四、学会进入诗歌的意境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给意境下过这样的定义: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
我们的学生怎养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呢? 其一,要靠联想 诗歌的主题常借助意境来表达,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借助想象去理解、感受"此...
描写杏花的古诗100首易安易安,何易而安,何安而易?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 。
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这样的一首词淋漓尽致的道出了易安的生活的艰辛 。
不禁感慨:易安易安,何易而安,何安而易啊?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这是怎样的一种快乐呢?这就是易安初期生活的快乐写照 。
处于两宋之交的她,在北宋灭亡之前,她享受着贵妇般的生活,幽情雅趣自不会少,于是一篇篇吟酒惜花之作便应运而生 。
那时候的她真的愁为何物 。
直到十六岁嫁入赵家的那一刻,世人都为她祝福,祝福她可以继续她的幸福生活 。
起初的一切也正如世人所愿 。
她与丈夫赵明诚幸福的生活着,她会夫唱妇随 。
她会与明诚对酒当歌,明诚也与她品香茗而作诗,他们还会一起考究金石之道 。
这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 然而幸福终究还是短暂的,天不遂人愿,这短暂的幸福过后接踵而至的却是国破之凄,丧夫之痛,南渡之苦这一连串的不幸!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也许是易安南渡以后另一种生活的真实写照了 。
于是在一个又一个梧桐夜雨之时,易安都无法安息 。
如今又是黄花再开之时了,可是明诚何在?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她知道如果此刻明诚还在身边的花,他一定会摘下最美丽的那一朵为自己戴上的……罢罢罢!明诚已去,不想也罢!忆起明诚,只会图添自己的烦恼而已,空恋自伤情 。
只是心中仍然忍不住在隐隐的痛着 。
抬头间,无语问苍天,却只见大雁北归 。
不禁亡国之恨再起! 国破之凄,丧夫之痛,南渡之苦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愁到了极致 。
即使不看她的《声声慢》,不算她的《醉花阴》,只看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也就可以看出此时的易安已经是愁到了何处!觉来不禁令人心痛! 古来万事东流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