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诸葛亮诗词70(12)


荆州北据汉、沔 , 利尽南海 , 东连吴会 , 西通巴蜀 , 此用武之国 , 而其主不能守 ,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 , 沃野千里 , 天府之土 ,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刘璋暗弱 , 张鲁在北 ,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将军既帝室之胄 , 信义著于四海 , 总揽英雄 , 思贤如渴 , 若跨有 荆、益 , 保其岩阻 , 西和诸戎 , 南抚夷越 , 外结好孙权 , 内修政理;天下有变 ,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 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 , 则霸业可成 , 汉室可兴矣 。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 , 分析了曹操不可取 , 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君主懦弱 , 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 , 即说明了此夺取二州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 。
这篇论说以后便被称为隆中对(隆中一地仍有争议 , 一说草庐对) , 而刘备听后更加大赞 , 于是诸葛亮开始仕于刘备) 。
刘备常常和他议论 , 关系也日渐亲密 。
关羽、张飞等都大感不悦 , 刘备向他们解释道:“孤之有孔明 , 犹鱼之有水也 。
愿诸君勿复言 。
(我有了孔明 , 就像鱼得到水般 , 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 。
)”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
过江作说 当时 , 刘表之子刘琦因其后母影响 , 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 。
刘琦十分器重诸葛亮 , 便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 , 但诸葛亮每每推辞 , 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 , 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 , 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 , 但重耳在外却可得安吗?)”刘琦明白他的意思 , 正好黄祖被孙军杀害 , 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 。
208年8月 , 刘表病逝 , 其二子刘琮继位 , 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 , 遣使投降 。
刘备在樊城知道后 , 率军队和百姓南逃 , 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 , 徐庶之母被曹操军队捉住 , 徐庶只好投降曹操 。
刘备到达夏口 , 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 , 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 , 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 , 诸葛亮便和鲁肃结为朋友 。
到达柴桑后 , 诸葛亮面见孙权 , 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 不如早与之绝(若果能以吴、越的大民众与中原之国抗衡 , 不如早和曹操断交)” , 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 , 何不案兵束甲 , 北面而事之!(若果认为不能抵挡 , 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 , 向北方称臣呢!“北面”在这里有双重意义:其一是曹操当时在北方 , 其二是君臣见面时 , 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
)” 孙权却反问诸葛亮 , 刘备又何解不投降 。
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 , 说刘备有气节 , 绝不投降 , 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 。
孙权大怒 , 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 , 但却有所担心 , 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 。
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 , 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 , 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 , 追刘备时 , 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 , 正是“强弩之末 , 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 , 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 , 不是心服;最后肯定的说曹操...
关于读书的诗词展开全部 关于读书的诗句(一) 青青园中葵 , 朝露待日晞 。
阳春布德泽 , 万物生光辉 。
常恐秋节至 , 焜黄华叶衰 。
百川东到海 , 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
(《长歌行》)盛年不再来 , 一日难再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