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词诵读的意义( 三 )


(二) 规范性 规范性主要表现在朗诵所选择的文字作品和所使用的语言上 。
一般来说,朗诵时选择的文字作品都是规范的,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大都经过作者的精心思考,另一方面,要求朗诵诗歌要使用普通话 。
到目前为止,大家所听到的诗朗诵绝大多数都是使用普通话的,其标准的语音、规范的词汇、语法为大多数听众所熟悉,能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同时,这种规范的语音和最能体现诗歌抑扬顿挫、平仄相间、富于韵律的特点,最能表现出诗朗诵的艺术魅力 。
(三)文学性 朗诵不同于日常的说话,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其文学性上 。
人们在日常说话时,涉及的话题多种多样,说话的状态也非常轻松,思绪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跳跃的,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片段式的,只要能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就可以了 。
而朗诵则不同,一般来说,其文字作品的主题相对集中,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富有情感,文字洗练精美;在朗诵时,须要深刻理解文字作品,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有声语言进行表达 。
无论是文字作品还是朗诵创作,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文学性 。
人们在选择朗诵的文学作品时都是非常严格和认真的,对其主题、思想、遣词造句的要求非常高 。
事实也证明,文字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朗诵艺术魅力的高低 。
(四)艺术性 朗诵不同于传播信息的语言表达,如不同于新闻播音 。
人们在传播信息时,主要是为了把事情说清楚,因此,往往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样态来转化文字语言,字音、音长、音强、音色、语气、节奏的变化都限制在一定的幅度之内,其朴实性和真实感异常重要 。
而朗诵则不同 。
因其现场性的要求,所以朗诵时声音运用有其特殊的要求 。
因其感情浓烈,所以朗诵时语气、节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因其声音的特点,所以要求朗诵者要通过训练增强其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等等 。
所有这些要求,都体现出诗朗诵艺术性的特点 。
(五)综合性 朗诵艺术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它不仅要求朗诵所依据的文字作品要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要求朗诵者对文字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以及有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要强,有时还要求配乐、灯光、舞美等多种因素的完美配合 。
这不仅要求这些因素自身的完美,还要有机配合,彼此映衬,互相促进,既不能显出弱势,也不能互相“抢戏”,否则,语言与配乐的力度对比反差过大、内容与花呢今年感的格调背离都会影响到朗诵作品的艺术效果 。
此外,朗诵者还应掌握一些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知识,能够在现场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身心状态,使自己传达的思想、抒发的感情能够真正达于受众的心目中 。
所以说,朗诵的艺术效果是朗诵者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
(六)依赖性 一般来说,朗诵都要依据一定的文字作品来进行 。
无论是理解稿件、引发情感,还是运用技巧、形之于声,都是在文字作品的规定之下进行的 。
作品基调的确定、情感的浓淡、具体表达技巧的运用都受到文字作品的制约,抛开文字作品而任意发挥是得不偿失的,那样,朗诵者将有置于无主题状态而不知所终,听众也会听得一头雾水 。
(七)创作性 创作性是针对依赖性而言的 。
朗诵虽然要依据一定的文字作品来进行,但决不是照本宣科、见字出声,而是要对文字作品进行真正的创作 。
文字语言是不可能把作者的全部想法都表达清楚的,“言不尽意”既为此意,朗诵者要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将那些隐藏在文字之外的意思补充出来;同时,文字作品不可能把一句话恰切的的语气体现出来,这也要靠朗诵者运用有声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创作;另外,朗诵者有声语言表达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动听的声音、高超的表达技巧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字作品增色,加之配乐、灯光、舞美的设计等等,都使得朗诵成为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
(八)欣赏性 诗朗诵并非曲高和寡的艺术形式 。
由于作品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朗诵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又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之朗诵者对诗朗诵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排练,并可以辅以音像等多种艺术形式,因此,诗朗诵无论是在...
朗诵诗词的好处

【经典诗词诵读的意义】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小学生背诵、学习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1、增强记忆力.2、提高语言文字能力.3、扩大知识面.在诵读古诗文过程中,诗文的风采格调艺术手法、思想情感无形中影响学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眼界的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