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桐 诗词( 四 )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
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
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内容】: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古风 【内容】: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
白日掩徂辉[1],浮云无定端 。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2] 。
【年代】:唐五代 【作者】:曹邺 【作品】:早起 【内容】: 月堕沧浪西,门开树无影 。
此时归梦阑,立在梧桐井 。
诗名里带桐字的诗词有哪些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2、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
3、梧桐落,蓼花秋 。
烟初冷,雨才收,萧条风物正堪愁 。
4、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 。
5、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
6、卧听疏雨梧桐,雨馀淡月朦胧 。
7、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
8、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
9、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 。
10、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
11、客来云雨散,鸟下梧桐秋 。
12、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
13、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
14、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
15、井上桐叶雨,灞亭卷秋风 。
16、鸣钟竹阴晚,汲水桐花初 。
雨气润衣钵,香烟泛庭除 。
17、风传刻漏星河曙,月上梧桐雨露清 。
18、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
19、灯花前、几转寒更,桐叶上、数声秋雨 。
20、窗在梧桐叶底 。
更黄昏雨细 。
21、梧桐叶上三更雨 。
惊破梦魂无觅处 。
22、小雨落梧桐 。
帘栊残烛红 。
23、泪竹斑中宿雨,折桐雪里蛮烟 。
24、听乱颭芰荷风,细洒梧桐雨 。
25、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
26、风撼梧桐雨洒窗 。
今宵好夜长 。
27、霜砧声急,潇潇疏雨梧桐湿 。
28、梧桐雨,远恨不同听 。
29、断霞收尽黄昏雨,滴梧桐疏树 。
30、可堪疏雨梧桐,空阶络纬,背人处、偷弹珠泪 。
31、萧萧疏雨滴梧桐,人在绮窗中 。
32、梧桐响雨,忆空江寒浪,渔舟冲雪 。
33、梧桐叶落候蛩秋 。
唯有一江烟雨、替人愁 。
34、秋声昨夜入梧桐,雨蒙蒙 。
35、梧桐叶上三更雨,别是人间一段愁 。
36、雨滴梧桐点点愁,冷催秋色上帘钩 。
37、四壁空围恨玉,十香浅捻啼绡 。
殷云度雨井桐凋 。
38、桐叶雨声乾,真珠落玉盘 。
39、欹高枕,梧桐听雨,如是天明 。
40、桐叶乍零风不定,半窗疏雨影 。
41、悄静菊花天,洗尽梧桐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