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鸡年 诗词( 五 )


”喻指那些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故意拖延时间,不肯及时改正的人 。
牝鸡司晨典出《尚书·牧誓》 。
牝鸡,母鸡也 。
打鸣本是公鸡的“专利”,母鸡在早晨打鸣被认为不吉利,旧时认为这预示着家庭的败落 。
封建时代用以比喻妇女篡权乱政 。
鸡口牛后也作“鸡尸牛从”、“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典出《战国策·韩策》 。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 。
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雄鸡断尾典出《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
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 。
鸡鸣狗盗典出《史记·孟尝君列传》 。
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
今鸡鸣狗盗多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
鸡犬升天又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鸡犬皆仙” 。
典出《神仙传·刘安》 。
书中说淮南王刘安修炼得道,临升天之时,“余药器置中庭,鸡犬舐啄之”,也都升天成仙了 。
后世遂以鸡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到好处,亲朋好友也连带沾光 。
牛鼎烹鸡典出《后汉书·边让传》 。
用煮牛的大锅烹鸡 。
比喻大材小用 。
味如鸡肋典出《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
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某些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
闻鸡起舞典出《晋书·祖逖传》 。
说祖逖和刘琨少年而有壮怀,半夜听见鸡叫,便起身操演武艺,以备报效国家 。
后世即以此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 。
鹤立鸡群又作“独鹤鸡群” 。
典出晋戴逵《竹林七贤论》 。
说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 。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
家鸡野雉典出晋何法盛《晋中兴书》 。
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 。
鸡骨支床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
山鸡舞镜典出南朝宋刘敬叔《异苑》 。
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
陶犬瓦鸡典出南朝梁萧绎《金缕子》 。
说陶土做的狗不能守夜,泥土塑的鸡不能司晨 。
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 。
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 。
据说尧帝时,远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 。
因重明鸟模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 。
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 。
《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 。
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 。
汉人东方朔的《占书》上说:“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 。
”六畜日排完了,才轮到初七是人日 。
为什么有这么个排法呢?古时有本叫做《农家杂事》的通俗书上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按人类驯六畜的次序排,鸡最先驯养成家禽,狗次之,其他依此类推 。
另一种说法是按牲畜的大小排,小的排在前面,所以鸡排在第一,其他依次排后 。
还有一种说法是按六畜和人的远近排列,鸡、狗养在屋里,接近人,猪羊次之,牛马另有栏厩,离居室最远,所以排在后面 。
看来后一说似乎有些道理 。
为什么人反而排在六畜之后呢?这问题古书上没有提及,古人虽不曾发现进化论的道理,但作为能创造工具、有思想的高等动物的人类要比低一等的动物出现的较晚,是合乎生物进化的原理的 。
春节人们画鸡可能因为初一是鸡日 。
晋朝人着的《玄中记》里讲到前面说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阳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 。
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