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对人生的意义( 四 )


唐代诗人王驾的题为《社日》的诗中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就是指在祭祀上喝醉,人人熏然由人扶着的场面 。
中国是礼仪之邦,酒用于祭祀活动中,也是体现中国的礼 。
至今的祭祀桌上,仍要用酒,而且必不可少的 。
酒的这种作用称为“酒祭” 。
酒祭神和祭祖,《战国策》中有“仪狄②造旨酒”的记载,“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 。
这一时期的酒的祭祀作用通过各种形式记录下来,由于此时的诗词创作并不流行,并且少见,因此,通常是以记录历史的形式记录下来 。
文章把酒用于祭祀的这一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且占有相对比较大的比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考证价值等 。
从中国古代的众多诗词中可以发现,酒常常是用于表庆贺的 。
一杯美酒,既淳且香,隔壁三家醉,开坛十里香 。
琼浆玉液、玉液金波正是庆贺的上上之选 。
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霖、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这都是值得庆祝的日子,这时酒就成了必要的助兴良品,用于表达喜悦之情,酒对中国古代文人们之间,是表达情感的联络剂,促进诗词创作的催化剂 。
文人们许久未见,一见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慨 。
酒是战场上预祝凯旋而归的军事动员令,是胜利的凯歌,凯旋后的祝捷酒 。
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2]李白的“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 。
”等著名诗句,形象生动的表达了酒的庆贺作用 。
用酒庆贺喜悦之事,更能助兴,兴起而文思自起,进而成就一篇篇的诗词 。
“李白斗酒诗百篇”,他应招入京当官的时候,为了庆祝这一喜事,就饮酒庆贺,此时作《南陵别儿童入京》,留下千古名句“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从这首诗中,体现酒用于庆贺,而体现出的不仅是庆贺,还有助兴,诗酒相互依存 。
离别是文人之间常有的现象,文人间的离别总是比较伤感、凄凉的 。
他们为了化解或是减弱伤楚,常是以酒赠别,把离别的浓浓感伤融于酒中,也是以此作为预祝远行之人的饯别方式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以酒赠别情融于酒中,为诗词创作提供了材料、灵感和兴致 。
南朝的沈约《别范安成》,表现的是老者离别不舍之情:“及尔同衰暮,非复离别时 。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再持,何以慰相思 。
”把酒作为日后相思的慰藉,此时的酒不但为创作提供材料,更重要的是灵感的重要来源,即兴、即情作诗 。
以酒送行从周至明清时代,一直是主要的送别方式 。
在此期间,也因此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如“一片冰心在玉壶” 。
离别之作在魏晋、唐、宋时期具有相当多的,而以酒入诗词,或者是以饮酒为背景而作的诗词亦是不胜枚举的 。
酒、诗词与赠别,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
以酒赠别的诗词,在这一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时期的诗词也常体现就的赠别作用 。
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道尽酒的解忧之功效 。
“酒助文兴,文助酒香,酒文为伍,似体魂相伴 。
”[3]从诗中
中国古典诗文中的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1、 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竹:气节 积极向上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