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诗词赏析( 六 )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 。
佳人相见一千年 。
这首苏轼的词是...一、全诗译文:身上的轻微的香汗透过绿色薄绸,为了明天的端午节,今天沐浴芳香的兰花澡 。
梳洗后,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满了晴天的河流 。
彩色的丝线轻轻缠绕在红润的玉臂上,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在美丽的发髻上斜挂着 。
美女们见面都互致节日的祝贺 。
二、词作原文:浣溪沙·端午北宋 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流香涨腻满晴川 。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佳人相见一千年 。
三、评解赏析: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
本名“端五” 。
《太平御览》卷31引《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初也” 。
亦名“端午”、“重五”、“重午” 。
民间有端午吃粽子、赛龙舟、吊屈原等风俗 。
本篇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 。
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
四、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宋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 。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与其弟苏辙(1039~1112)和其父苏洵(1009~1066)合称为“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且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
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
本文选自《东坡乐府》 。
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
元祐更化时,苏东坡认为新法并非完全不符合实际,故又反对彻底废除新法 。
绍圣绍述时,苏轼更被一贬再贬,最后直到现在的海南省 。
苏轼的失意与他的政治选择有很大关联 。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
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杰出的散文作品标志着从西魏发端、历经唐宋的古文运动的胜利结束,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合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曲风 也以慷慨激昂而著称,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选自《东坡乐府笺》 。
苏轼的著名诗还有《记承天寺夜游》,《定风波》等 。
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初为杭州通判 。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
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
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享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什么意思浣溪沙·端午宋代 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流香涨腻满晴川 。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佳人相见一千年 。
①碧纨(wàn):绿色薄绸 。
②芳兰:芳香的兰花,这里指妇女 。
③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
杜牧《阿房宫赋》:“弃脂水也” 。
④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 。
⑤再少:重又年轻 。
(该词没有“再少”句)赏析: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