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后的特征,立夏的物候特征是什么

1、立夏的物候特征是什么辛勤的农民们总能在繁忙的劳作中发现许多特别的现象 。因此在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上,古代劳动人民又将每个节气分为三候 。三候则是根据当时的天气变化和一些物候特征进行取名的 。那么立夏的物候特征是什么呢,又有哪三候呢?
立夏物候特征
立夏第一候,蝼蝈鸣 。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夏天的味道浓了 。
立夏二侯:蚯蚓出,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 , 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 。
立夏第三候:王瓜生 。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 。
我国古人将立夏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初夏时节,天气逐渐炎热,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 , 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王瓜的蔓藤和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这三个物候现象显示出,进入夏季 , 气温大幅度升高,动植物进入了旺盛的夏长时期 。
立夏之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为18~20℃,仍是春季,一般只有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进入夏季 。黑龙江中部地区到6月底才进入夏季 。
此时的华南进入了前汛期的盛期,暴雨具有连续性、广泛性和猛烈性等特点 , 在两广的珠江水系和福建的闽江水系,年最高水位往往出现在这一时段,民间有立夏、小满,江满、河满的说法 。初夏后 , 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 。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 。立夏无雨,碓头无米 。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 , 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 , 说是不饮立夏茶 , 会一夏苦难熬 。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 , 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
虽然在现代社会里,气候对人们的影响逐渐变小了,除了特别的灾害天气外,唯一和人们息息相关的,就是身体的保健了 。在立夏节气里,我们要开始防晒和防暑 , 多喝解暑的汤粥,饮食尽量清淡一点,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绪来迎接火辣辣的夏天 。

立夏后的特征,立夏的物候特征是什么

文章插图
2、立夏节气的气候特点 立夏节气的气候特点
立夏节气的气候特点,立夏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大阳黄经达45° 。《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 故名立夏也 。下面是立夏节气的气候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