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题库( 二 )


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 , 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
另外 , 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 , 也是用典的一种 。
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 , 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 , 或暗用 , 或化用杜牧的诗 , 形成了虚实对比 , 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
4、语言特色 ①清新 。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 , 不落俗套 。
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 , 有动景 , 有静景 , 色彩绚丽 , 语言清新生动 。
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 , 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
②平淡 。
或称质朴 ,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 , 全用白描 , 不加修饰 , 显得真切深刻 , 平易近人 。
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 , 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 , 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 。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 , 用平淡的语言 , 如话家常 , 写的都是家事 , 不事雕琢 。
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 , 用语平淡 , 但感人至深 。
③绚丽 。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 , 绚烂的文采 , 奇幻的情思 。
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 , 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 , 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
④明快 。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 。
往往是斩钉截铁 , 一语破的 。
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 , 白居易的诗《草》等 。
⑤含蓄 。
有时也称蕴藉 ,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 , 常常不是直接叙述 , 而是曲折地倾诉 , 言在此而意在彼 , 或引而不发 , 或欲说还休 , 让读者去体味 。
如杜牧的咏史诗 , 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
⑥简洁 。
其特点是干净利落 , 言简意赅 。
如贾岛的诗 , 苏轼的词等 。
二、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 ,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
高中语文古诗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满分答题公式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整理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
所谓意境 ,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 语言力求优美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切忌空洞 , 要答具体 。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