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的诗词( 三 )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 。
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 。
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 。
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 。
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 。
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 。
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 。
比兴用得多么高妙 。
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 。
首联总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 。
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
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
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 。
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 。
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
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
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 。
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 。
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 。
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 。
当此之际,诗人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 。
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 。
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 。
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
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 。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
”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 。
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 。
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
”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 。
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 。
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 。
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 。
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
对于诗人 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 。
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能够表达内心思绪万千的诗句1. 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 。
——权德舆《江城夜泊寄所思》 译文:睡在塘中的船上,感觉到阵阵寒意,才知道天气寒凉得更早了 。
我怀揣着愁思睡不着觉,觉得夜更长了 。
2.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译文: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3.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 译文: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