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的代表任务( 四 )


苏辙—— , 《栾城集》84卷 , 《栾城应诏集》12卷 。
曾巩【gǒng 】——《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唐诗的代表人物以及作品唐诗宋词诗人介绍 张九龄(673-740) , 字子寿 , 韶州(今韶关市)人 , 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 。
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 唐代有名的贤相 。
李白(701-762) , 字太白 , 晚年自号青莲居士 。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 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 , 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 。
天才横溢 , 被誉为谪仙人 。
其诗想象丰富 , 构思奇特 , 气势雄浑瑰丽 , 风格豪迈潇洒 , 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
杜甫(712-770) , 字子美 , 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 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
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 , 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 , 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 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 , 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 , 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 , 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 , 因被称为“诗史” 。
诗风沉郁顿挫 , 语言精炼传神 , 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
王维(701-761) , 字摩诘 , 原籍祁(今山西祁县) , 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 , 遂为河东人 。
开元进士 。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 , 安禄山叛乱时 , 曾被迫出任伪职 。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 , 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 ,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晚年无心仕途 , 专诚奉佛 , 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
孟浩然(689-740) , 名浩 , 字浩然 ,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
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 , 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 。
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 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 , 与王维齐名 , 合称“王孟” 。
王昌龄(约690-756?) , 字少伯 , 今陕西西安人 , 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
开元十五年进士 , 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 , 安史之乱时 , 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
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 , 尤长于七绝 , 有“七绝圣手”之称 , 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
丘为(694-789?) , 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 , 天宝年间进士 , 历官太子右庶子 , 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 , 活到95岁 , 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
綦毋潜(692-749?) , 字孝通 , 今湖北江陵人 , 一说江西南康人 。
开元十四年进士 , 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 , 迁左拾遗 , 终著作郎 , 后归隐江东 。
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 , 清秀俊丽 。
常建(708-765?) , 籍贯不详 , 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 , 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 。
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 , 选语精妙 , 境界超远 。
岑参(715-770) , 南阳人 , 一说湖北江陵人 , 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
天宝三年进士 , 初为小官 , 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 , 世称“岑嘉州” 。
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 , 与高适齐名 , 合称“高岑” 。
元结(719-772) , 字次山 , 号漫郎、聱叟 , 曾避难入猗于洞 , 因号猗于子 , 河南人 。
天宝十二年进士 , 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 , 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 , 后迁容管经略史 。
诗多讽喻时政 , 反映人民疾苦 。
韦应物(737-791?) ,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 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 , 早年为人任侠 , 狂放不羁 , 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