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斜 古诗词

乜斜 古诗词

乜斜语音读一下 展开全部 古体诗押韵:古体诗押韵较宽 。
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 。
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 。
伤 宅[唐]白居易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
累累 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
一堂费百万,郁郁有青烟 。
洞房温且清, 寒暑不能干 。
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
厨有腐败肉,库有朽贯线 。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 园?(“边”、“延”、“烟”、“钱”、“年”,先韵; “园”,"干”、“栏”、“丹”、“官”、 “寒”,"环”、“山”、“间”,押an 。
) 在我们汉语拼音中有四种音调,分别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中第一、第二声为平声,第三、第四声为仄声,在古诗中的押韵病不是很讲究平仄,在对联中才比较讲究平仄 。
你可以看一下这首诗,都是仄起平收的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
词义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
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 。
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 。
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 。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 。
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
但需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
规则折叠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 。
但仍有例外情况,如柳宗元的《江雪》 。
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
例如: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第一二四句押韵 。
又如:登乐游原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 。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
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一般押平声韵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 。
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
一韵到底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 。
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
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
首押韵借邻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