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斜 古诗词( 二 )


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 。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
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
请参照通转古韵、【108部平水韵】避忌1、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
2、避免同义字相押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
3、避免出韵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 。
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
唱和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
古诗中所谓的“合辙押韵”是什么意思? 合辙押韵指的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前车后辙,顺口、听着舒服,富有音乐性的诗词,诸如对联,歌词、唱词、对白等 。
合辙,跟押韵的意思差不多,细分起来,辙宽,韵窄,如“发花乜斜”辙里可通押,韵中则不能 。
先说合辙——“辙”,在生活中是指车轮碾过的痕迹,叫车辙 。
合辙,说白点,就是后面的车轮子要走在前面的车辙里,不能跑偏 。
而在诗词中的所谓“辙”,则是指“十三辙”,也就是十三个韵部 。
再说押韵, 韵,就是和谐而有节奏的音乐或念白 。
说到人,文人雅士往往被称为有风度,风致,情趣,韵味儿十足,等等 。
而说到诗文, 就是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的句尾,即:每一个句子的最后那个字 。
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
?诗、词和曲一般都是要押韵的,诗词曲的韵都和语言有直接的关系 。
诗韵最早形成,在唐朝就已经有了很详细的广韵 。
而后在宋词兴之后,才有了词韵 。
而戏曲的十三辙,则是在明清时代形成的 。
古体格律诗,到清末使用的官韵,是通称的“平水韵部” 。
在民国以后就没有官韵了,而写旧体是的人仍依“平水韵”,但平水韵部里的许多字,和现在的语言已经脱节了 。
而且有许多的字和现在的语言根本不同了 。
因此我极力主张用汉语拼音为标准的新韵 。
只要依照汉语字典为准就可以了 。
一般来说,一首诗,后句要跟着前句的辙;每句最后一字,要押得住上句最后那个字的韵 。
律诗是一韵到底的,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
古体诗固然可以一韵到底,??但也有例外,根据诗词的内容,为着叙事的方便,也可以换韵,而且可以换几次韵 。
例如著名的《长恨歌》 。
合辙押韵,前呼后应,是诗词最大的语言特点之一 。
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 便于记忆流传 。
正因为此,诸如《将进酒》《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等脍炙人口的诗篇才能得以口口相颂,流传至今 。
帮我写一首古诗,写好点!!! 展开全部 若想学习古今诗词创作,不能不先搞懂弄通韵律 。
韵律就好比诗词创作入门的敲门砖,也是诗词创作的基础 。
没有韵律的诗词,就会失去感情色彩和美感,也就象是一杯白开水,品之无味 。
但凡有韵律的诗词,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
朗诵起来声情并茂、动听悦耳 。
闻者的感情随着诗中的意境跌宕起伏,使人觉得有一种流畅回环的韵律美 。
为了使朋友们更好地了解诗词的韵律,下面我们就简去繁先将诗词韵律(以今韵为主)作一简介: 一 韵辙 刘勰的《文心雕龙——声律》有“同声相应为之韵”的话,虽然和我们现代的解释有出入,但还是揭示了汉语词句语体的基本特征 。
我们通常指的韵辙,其实就是戏曲、曲艺以及诗词、歌词的专用名称——合辙押韵 。
也就是诗词等当中的词句与词句,呼应起来有合辙押韵的关系 。
1 合辙押韵 所谓合辙押韵,简单地说就是指两个韵母相同的句尾字相押 。
大家都知道,汉字的读音是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的(少数字只有韵母) 。
如“汉”字,它的声母是h,韵母是an ,合起来读han (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