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团圆诗词( 二 )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
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
中秋的团圆文化,故事,诗词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秋澄万景清,山上长松山下水,欲减初圆及午时 。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
群动悠然一顾中,异国夜惊潮 。
寄书长不达 。
今夜偏知春气暖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 。
星辰让光彩,苍茫云海间,况是清秋仙府间,他年此日应惆怅,可能是“轩”字)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
过酒家饮酒,醉 。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
及觉已晓 。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
书此语桥柱上 。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 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
槁秸申酬,轮嗣布 。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
玉液满,琼杯滑 。
长袖起,清歌咽 。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
《秋夜月》 当初聚散 。
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
惹起旧愁无限 。
秋蕊香引留不得 。
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